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73190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 试试题 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 分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25*2=5025*2=50 分)分)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 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2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相比共同点 ( ) A突出财产等级 B抑制贵族特权 C化解社会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 3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

2、治奠定基础。在这一改革中, “解负令”的颁 布 A使平民成为司法的主人,开创了司法独立的新时代 B稳定了平民集团,为雅典民主奠定阶级和社会基础 C保障了平民的政治权益,使人民主权理念落到实处 D开辟了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取得政治权利的新途径 4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前 8前 6 世纪的雅典的“六一汉” ,下面关于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你之所以是“六一汉” ,因为你要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 分之一 B你的前身是平民 C你有可能变成债务奴隶 D你的所有借款或地租都要以财产作为抵押 5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 的专利品,而成了社

3、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B使宗法制得到很好的延续 C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6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 ,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 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C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7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 时间总人数,出身微贱的人所占比例 春秋时期 51613426% 战国时期 71339255% 这说明 A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C平民政

4、治代替贵族政治 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 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 B C D 9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吴起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商鞅变法 10商鞅死后, “秦夫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提倡仁义B非常彻底C法令严酷D深入人心 11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D后来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12著名学者宿白认为:“北魏的汉化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或摹拟汉魏制度

5、,而是加入了新因 素后的一次发展。 ”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有 A削弱世家大族,建军功爵制 B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 C打击官场腐败,实行科举制 D实行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 13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 A少数民族领袖实施的封建化改革 B在争霸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C挽救民族危亡的自救运动 D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14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发展教育,洛阳再度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心,一种介于 汉晋隶书和唐楷书间的独特风格的新书体魏碑体产生。这表明 A艺术繁荣推动政治改革 B艺术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 C魏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 D魏碑是种综合性强的书体 15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积贫富国之法 B积弱强

6、兵之法 C “三冗”取士之法 D保证时间免役法 16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缓和了社会矛盾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 B C D 17中世纪的反封建斗争常常采用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 B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不敢发动人民群众 18假如你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名学生,那么你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 A商业知识 B宗教神学 C人文科学 D自然科学 19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文件是 A 九十五条论纲 B 至尊法案 C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 权利法案 20.马丁路

7、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 。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21观察下图,起义者的目的是 十二月党人起义 A要求沙皇废除农奴制 B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C要求沙皇加强农奴制 D要求沙皇进行全面的改革 22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影响其变化的 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年 996007954 1879 年 1874200051937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生产关系的变革 2

8、323下列关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社会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 B新沙皇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 C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被终止 D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壮大 2419 世纪,一位俄国贵族说:“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 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竞,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 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据此可知,该贵族主张 A推翻沙皇专制 B废除农奴制度 C维护农奴制度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25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否定了

9、罗马教廷的权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总 13 分) 材料一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产生,设立 3 名主管 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 10 年。 材料二 雅典城附近土地有限。平民辛勤耕作却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 借种子或口粮,为此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若不能按期还债,必须将收成的 5/6 交给地 主,所有的债务要以人身作抵押。 材料三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 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 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

10、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梭伦采取什么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的? (4 分) (2)据材料二梭伦针对雅典平民的生活状况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4 分) (3)依据材料三,梭伦对原有的国家机构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又有哪些重大的创举?(5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 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 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 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阳“礼仪富盛”的原因。 (4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材料一 另一个重要法案是 1534 年通过的至尊法案 ,它把宗教改革 5 年来国王取得 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 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 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

12、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耶稣会一位理论家 请回答: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 (4 分) (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 17 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的实质各是什么?(4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总 13 分) 材料一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 押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

13、梭伦、商鞅变法的什么内容?分别概括其历史作用?(5 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现象, 改革者应坚持怎样的态度?(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为什么说两次改革都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 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A 6C 7D 8A 9C 10D 11C 12B13A 14B 15C 16B 17C 18B 19B 20B 21B 22D 23C 24C 25D 26 (1)特点: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在政治上实行专治统治 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关系世

14、袭特权 (2)解决措施:颁布“解负令” , ,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利,经济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 物质保障。 (3)调整: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创举:梭伦创设了两个新的国家机构, “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公民陪审 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 27 (1)孝文帝改革中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等。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 统一的基础。 (3)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 互补

15、,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28 (1)材料一: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地 位。 (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变成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 改革。加尔文教的传播及影响。 (3)材料一: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材料二:巩固天主教 的神权地位。 29 (1)内容:梭伦的“解负令” ;商鞅废除井田制和奖励耕战。 作用:梭伦:债务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扩大公民群体,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阶级基础。 商鞅: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 超过 (3)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