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7318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 2020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2121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共共 636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 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 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 ”这说明当时 A.分封对象都是王族的嫡系子弟 B.嫡长子继承方式已遭人为破坏 C.宗法继承具有嫡子与

2、兄弟相结合的特点 D.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2.表 2 表 2 是不同史籍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吏员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 C.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国家注重所选任官吏质量 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 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 这反映出南朝时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4.表 1 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 表 1

3、出处叙述内容 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 九峰造 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 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 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 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 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 5.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 地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 A.草市迅速发展 B.租佃关系兴盛 C.小农经济瓦解 D.自耕小农壮大 6.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

4、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 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 “御门听政” A.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7.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 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 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其观点反映出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清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C.政府开始调整抑商政策 D.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 8.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

5、仪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 长。 ”也有官员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 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由此可见,当时官员 A.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 B.认为西方政事无足取法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较为肤浅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9.1900 年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东南督抚,与上海各国领事订结保护 东南、不与战事之约,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 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这客观上表明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列强侵华行为受到有效遏制 C.反清成为时代主流 .D.晚清地方割据局面

6、愈演愈烈 10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 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 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 。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 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 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規定 A.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B.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体现了

7、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12.1946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 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 “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 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 。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 B.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 C.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 D.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 13.表 2 为 1948 年、1957 年全国设市城市分布简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表 2 时间东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 比 中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 比 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 比 1948 年26 个44.8%

8、22 个37.9%10 个17.3% 1957 年73 个41.5%73 个41.5%30 个17% A.工业化建设影响了城市布局 B.经济重心由东向中西部转移 C.开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 D.城市化率超越同期其他国家 14. 1984 年,我国国务院对国营企业职工奖金进行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的政策, 并规定对奖金超过两个半月标准工资的部分,实行分档征收奖金税。据此可知,这次奖金 改革 A.开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B.遏制了企业滥发奖金现象 C.避免了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D.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15 我们经常会说:请用数据说话。公元前 399 年,雅典进行了一次轰动全城的大审判,被

9、告是苏格拉底,罪名是腐化青年。以下是两次投票的数据,这说明 法官人数支持票反对票 第一次500280220 第二次500360140 A.投票数据已经被人篡改 B.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C.雅典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主程序 D.公民素养是政治民主的根本所在 16.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 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 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 ”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注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C.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保护环境已走向法制化 17

10、. 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1858 年,英方迫使清政府签署天 津条约 ,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907 年,英国主动向清政 府提议逐年减少直至 1917 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这一变化反映 A.工业革命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政府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C.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 D.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 18.1871 年,“人们带着对 1792 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 。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 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 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 17

11、92 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 1871 年巴黎公社 A.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19. 1905 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 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 。该判决结果在 30 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 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 1937 年的新判例中推翻。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A.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 B.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C.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 D.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 20.1979 年,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向选民

12、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 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削弱工会权力从而当选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当选表明 A.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符合时代需要 B.女性议员更受选民的爱戴 C.英国企图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英国深受“滞胀”问题困扰 21.1965 年,苏联颁布了集体农庄市场示范条例 ,规定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个人都可以 在集体农庄市场上自由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其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国家不加干涉。为 了发展农庄市场,国家拨款在城市兴建库房、提供冷藏设备等。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B.农业集体化弊端已经消除 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重视农庄和农民的积极性 二、材料题(

13、共两题,22 题 12 分,23 题 25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列出的是 17761871 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史实。 年代事件年代事件 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851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 1851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78917 94 法国大革命 1857 1859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810柏林大学创办1859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25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1861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 181018 26 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1861洋务运动兴起 1832英国议会改革 1861 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83618 48 英国宪章

14、运动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巴黎公社革命 摘鳊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 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 (要求:明确 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 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 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

15、籍贯,这是参加 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 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 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 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 20 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 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 1911 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 。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 (注:人籍 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

16、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 (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 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 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此条文 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 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 警 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 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 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 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