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73168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六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4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42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 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43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胡 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

2、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建 立 44雅典民主制度被西方学者誉为“历史的奇迹” ,公元前 5 世纪发展到顶峰。在其顶峰时 期,雅典公民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B被选举为执政官 C和奴隶一道参加公民大会D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45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 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46萨姆亚当斯曾打趣地说:“我跨进这座楼房时吓得绊倒在门槛

3、上了。在我面前出现 的是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各式各样权州的薄弱联盟。 ”这一现象出现 的原因是美国实行了 A联邦制B三权分立C总统制D两院制 4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 A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开端的标志B导致民族危机空前加强 C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48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标志着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的诞生D废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 不平等条约 4

4、990 多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反帝反封建B爱国主义 C无产阶级革命D科学主义 50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认为,由于过去军事上的错误领导,使他们没能够粉碎敌人 第五次“围剿” ,主力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并遭受到部分的损失。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51据抗战胜利后不完全调查,1937 年日本占领南京后抢走的有器具 309 万件,衣服 540 余万件,金银首饰 14200 两,珍贵书籍 1486 万册,古字画 28400 件,古玩 7300 余件,牲畜 6200 头,粮食 1200 万担

5、,其他诸如工厂设备、原料、车辆、铁器和破坏的 房屋商店尚未统计。这种野蛮的经济掠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 A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三十年代大危机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52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 年 6 月” “晋冀鲁豫解放军”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 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53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 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的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6、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活动 54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 1917 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 , 将其划分为“2 月阶段”和“10 月阶段” ,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 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55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 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6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

7、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 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 定” 。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57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 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58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 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战争是指 A南北战争

8、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 59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趋势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与 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的观点。 ”二战后出现不属于加强多极化趋势 加强的表现有 A北约的成立 B欧共体 C中国的崛起 D日本的高速发展 60下列有关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的回忆录 B电影开国大典 C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 60 年中的有关描写 D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 二、材料分析题二、材

9、料分析题 6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 年 8 月 29 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 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 年 4 月 17 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 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 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 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 年 9 月 7 日 请回答: (1

10、)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他们的签订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2)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中所说的“诸国”进攻中国的时候,中国群众进行了怎样的抗争?并对这 一抗争进行简要评价。 68新中国成立至今,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际形势图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 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 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1971 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

11、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 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 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 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 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 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12、70 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41C 42C 43A 44C 45B 46A 47C 48C 49B 50B 51D 52A 53A 54B 55C 56C 57C 58D 59A 60D 67 (1)条约: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危害: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沦为 (2)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3)抗争: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评价: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具有爱国性;带有封建迷信和盲目排外色彩,具 有愚昧性和破坏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68 (1)特点:两大阵营的对峙。战略:一边倒。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原因: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 统一大业。 (3)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或多极化趋势加强) ;战略:不结盟。 (4)因素: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