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7316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第卷(单项选择题)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525 小题,每道题小题,每道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 1.学者曾小华认为,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 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对“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 准确理解应为 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

2、主专制 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 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 2.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 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材料 反映了该制度 A. 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 D规范社会秩序 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 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地主士绅是基层治理的基础 B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制度 4.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

3、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 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加强君主专制 B稳定政治局势 C削弱中央集权 D解决王国问题 5.唐朝后期某些藩镇“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6.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 50左右。有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 余任宰辅 中,崔氏一姓即占 32 人,杨、杜二姓各占 11 人,卢氏、郑氏分别占 10 人和 8 人。这反映 出当时 A科举制度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

4、选拔 C门阀士族仍具有较大影响力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7.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 “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指令,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 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 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 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 8.钱穆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 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控制地方 C缓解民

5、族矛盾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9.明初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严防权臣乱政。明朝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内阁权力失控 10.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 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连续性 C自给自足 D脆弱性 11.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载:“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 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

6、接监管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12.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 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13.在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 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宋代出现“全民经商”的背景是 A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动摇 B闭关政策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C科举取士不再受人们重视 D国家分裂对商业控制削弱 14.16

7、85 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 ,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 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 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15.西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 。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 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成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材料表明,士阶 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私有土地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16.韩非子提出要建立“事在

8、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 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7.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 ,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 着什么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社会等级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18.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 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 ,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用来说明

9、A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B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D佛教道教逐渐融合为一体 19.董仲舒在评论一起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之义, “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 也” ,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 。这折射出西汉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女性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20.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 教、儒教的混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 ”据此 可知, “它” 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

10、合理性 C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D. 探寻格物致知和天人感应的明理方法 21.鹅湖之会后,朱熹赋诗一首,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 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撤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22.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 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 子者乎?”该观点有利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B完善心学体系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批判专制思想 23.李贽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这说明李贽

11、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孔子的思想 C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主张独立思考 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 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据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工商皆本,静心明志 25.17 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背景下的发展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二、材料解析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

12、26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 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 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 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8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措施。 (6 分) (3)根据材料一、三,指

13、出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不同。 (6 分) 27.(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 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 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 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 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

14、官僚行列。即使有人 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 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 ” 中国全史商贾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 原因。 (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 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的原因。 (6 分) 28.(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与汉唐经学不同的新 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 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通俗 化,他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使理学透 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 ,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 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明代王阳明出现以 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也是以“简易直接”为特色, 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