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7310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5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 考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3232 题,每题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1公元前 516 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慧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 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 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 这反映出当时 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2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 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

2、狩(视察)于河阳” ;臣杀君, 子杀父, 春秋一律写成“弑君” 、 “弑父” ,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 。 这种写法,被称之“春秋笔法” 。由此可见“春秋笔法” A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B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 C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 D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 3、 墨子里有这样一段话,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与你不同,我不能兼爱。我爱邹国人 胜过越国人,爱鲁国人胜过邹国人,爱我家乡的人胜过鲁国人,爱我家族的人胜过家 乡人,爱我的双亲胜过家族人,爱我自己胜过爱我双亲。 ”据此判断,巫马子属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4地震发生后,某皇帝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得罪了上天,并下“罪己诏”检

3、讨自己的施政 得失。这一行为反映了 A “敬天保民”思想 B “为政以德”思想 C “君轻民贵”思想 D “天人感应”思想 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 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 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 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6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 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思想影响社会文化

4、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屏弃 7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 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 期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8、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义” ,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 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材料反映了韩愈 A吸收融合佛教道教

5、思想 B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 C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9、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 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 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 10、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把顾炎武视为清代学术开山之第一人,认 为顾炎武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梁启超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顾炎武 A批道学、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 B谈心性、分权众治的治国方略 C明义理、扶植纲常的价值取

6、向 D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 11、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 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 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这批地图 图 4 坤舆万国全图(翻刻版)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日益丰 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五经博士;楷书;神农本草经 架火战车;明夷待访录 ;西游记 天问 ;司南;稷

7、下学宫 玄秘塔碑 ;“三吏” 、 “三别” ;金刚经 A B C D 13、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 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 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14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仅有少数学者译介西方物理学著作。此后, 格物入门(1868)、 电学全书(1879)格物测算(1882)等物理学专著相继翻译出版,物理教育在中 国逐渐发展起来。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C科举制度的改革 D近代大学的广泛建立

8、 15 1902 年,梁启超撰写了古议院考 ,提出“洪范之卿士, 孟子之诸大夫, 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 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 ,认为上古时期的中国就已 经萌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由此可知,梁启超 A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 B认为古代政治比西方优越 C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 16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既不同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异于赫胥黎、斯宾塞的人文 主义进化学说,而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生存竞争法则观察和阐释人类行为,并将 其直接与国际政治之弱肉强食的从林法则相联系。严复此举意在 A警醒国民变革图强 B抨击列强弱肉强食 C宣传科学开启民智 D倡导革命救亡图存 17

9、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准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 ,才能避免“中 毒” ;鲁迅甚至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材料反映了当时些知识分子 A对社会改良主张存在偏颇极端 B发扬民主科学精神质疑传统 C结合了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D积极响应“文学革命”号召 18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 就是海外华侨;直到 1924 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 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 松 C “三大政策”的推动 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 心 19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

10、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 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 立于自由平等之地。 ”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强调普遍平等民权 B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0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 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 ”基 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21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

11、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 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 的这一论述最有可能出自 A 井冈山的斗争 B 中共七大报告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22、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 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 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C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23、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

12、后 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 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24、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往往却是真实 的人生,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的故事,其中又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 的故事。这说明文艺复兴 A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B推动了信仰的自由 C追求人的自身价值 D恢复古典传统文化 25、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 主选举产生。其中牧师、圣师、执事

13、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民 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 26、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 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 , 材料表明伏尔泰 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7、孟德斯鸠 1721 年完成的波斯人信札是法国最早的哲理小说,叙述了波斯青

14、年旅居 巴黎的 10 年生活,小说当年就出了四版,还有若干伪版。之后著名的哲理小说有伏尔 泰的老实人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哲理小说 A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扩大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D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28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 果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因此人民当然 拥有国家的主权。这一言论 A科学的分析了国家产生的原因 B有力的批判了“君权神授”理论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为全人类描绘了美好政治蓝图 29康德主张“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 ,卢梭却认为“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 更可靠、更经常” 。这表明 A康德比卢梭更倾向于理性 B矛盾无处不在 C卢梭认为理性主义已经过时 D人文精神丰富多彩 30、18 世纪 60 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 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 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