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73077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讲课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39176精品文档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一、鉴赏诗歌的意象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3、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

4、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

5、的感慨。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

6、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7、,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二节 思想内容的评价一、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二、由典故入手。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典故的类别1引用前人语句。直引:直

8、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3引用历史故事。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二)分析典故的方法

9、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第三节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语言艺术鉴赏(一)语言的风格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

10、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

11、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二)语言的锤炼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例: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二、表达技巧的鉴赏(一)修辞的巧用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

12、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2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1

13、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方式有:(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

14、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