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089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1,0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课件(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所得税的评估,报表审核 纳税评估指标,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查账征收企业 一类指标:共4个 二类指标:共16个 三类指标:共22个 指标完善 :分行业 分税种 税收评估指标和涉税财务指标,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的综合运用,(1)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2)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3)在运用上述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其它指标,也应进行审核分析。,二类指标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主营业

2、务费用变动率 营业(管理 财务)费用变动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率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通用指标: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揭示影响所得额的各类科目的变化情况动态分析 侧重成本费用类数据的分析,三类指标 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税前列支费用扣除限额 考察除收入类成本费用类之外的其他影响所得税的因素的分析,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指标,一类指标,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报表。 申报表中表述

3、为销售(营业)收入,既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功能: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现状或发展趋势。 运用:一与企业历史时期进行比较,二与同行业、同地区相同或类似企业进行比较。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配比分析法。可以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等进行分析。 可能存在问题: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下一步分析: (1)企业会计上收入确认原则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分析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现象。 存货周转增长率与应纳税税额增长率配比分析 用会计报表中相关项目进行

4、推测:可能的销售规模=(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取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减数-“预收账款”增减数)/(1+增值税税率) 误差率在10以内,一般认为没有问题 公式的缺陷 用原材料、能耗等分析,(3)注意企业对“视同销售收入”的申报情况。 一看申报表明细表的申报情况。二看是否发生下列业务: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5条: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和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 财税199679号: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集资、赞助、捐赠、广告、样品、职工奖励福利等方面。 国税发200656号: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

5、、非生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材料和自产、委托加工产品的价值金额。,国税发2000118号: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整体资产转让和整体资产置换一般情况下也应作为资产销售处理。 国税发2000119号: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的资产转移一般情况也应作为资产销售处理。 国税发200345号: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捐赠。 国税发200383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视同销售行为。特别关注转作经营性资产、开发产品自用、用于样品、广告、出租(临时出租不视同销售,转作经营性资产后出租应视同销售)。 总局6号令:用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直接法:直接核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间接法: 1、发票存

6、根联 2、银行对帐单 3、实物盘点 4、关联企业帐户,(4)评估收入应调增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等计提的标准,2所得税税收负担率T,所得税税收负担率T=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应纳所得税额数据来源于纳税申报表,利润总额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 注意: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不等于法定税率 2、纵向比对出现异常时,重点分析税收调整项目,功能:判断企业的税负水平 运用:与地区、行业税负水平进行比较,与企业历史时间进行比较 可能存在问题: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评估时对纳税申报表中的三个所得

7、额应特别关注: 一是纳税调整前所得,不要将其理解为利润总额。 二是纳税调整后所得,是新申报表中判断企业盈亏的标志。当它为正数时,可以用来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三是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所得税贡献率T=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纳税申报表,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财务会计报表。,3所得税贡献率T,功能:判断企业的所得税与经营状况之间的关系,也是判断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的一个指标。 运用:与同地区、同行业进 行比较,与企业历史时期进行比较。 可能存在问题: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

8、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4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T=(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功能:判断企业的所得税与经营状况之间的关系,也是判断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的一个指标。 运用:与同地区、同行业进行比较,与企业历史时期进行比较。 可能存在问题: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二类指标,1、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成本率-基期主营业务成本率)基期主营业务成本率100%,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

9、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会计报表,功能:是在一类指标出现异常情况下,对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化及其趋势进行分析。 运用:一与同地区、同行业进行比较,二与企业历史时期进行比较,三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对比。 可能存在问题: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纳税申报表中的销售(营业)成本与会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不能等同。 一是可能成本计算方法不同; 二是范围不同,税收上包括其他业务支出和视同销售成本。,第二条条例第四条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

10、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第三条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第十一条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出或领用的成本计价方法,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价法等。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也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或领用存货的成本。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法或零售价法确定存货成本或销售成本,必须在年终申报纳税时

11、及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销售(营业)成本的评估,1)指标分析: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2)成本构成分析。(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 3)成本计算方法评估(后进先出法、存货跌价准备、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合理性) 5)成本扣除凭证评估,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率-基期主营业务费用率)基期主营业务费用率100% 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2、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功能:分析其增减变化情况和趋势。 运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 可能

12、存在问题: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3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数据来源:会计报表、申报表,功能:分析三项费用增减变化情况和趋势,判断企业申报情况的真实性或可能存在的疑点。 运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配比分析,结构分析。 营业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管理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资产总额、资本总额、人员总数等进行配比分析,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借款总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可能存在问题: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

13、,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问题。,A、工资薪金支出的定义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会计上是工资总额。工资薪金范围比工资总额大。 B、工资薪金支出的构成 国税发200084号文17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也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下一步分析:确定重点费用项目进行个别分析 (1)工资、薪金支出。,国税发200084号第18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下列支出,不作为工资薪金支出: 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14、 根据国家或省级政府的规定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性缴款; 从已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项福利支出(包括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路费等); 各项劳动保护支出; 雇员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雇员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各项支出; 独生子女补贴; 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国税发200084号文第19条明确排除的人员 : 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 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 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人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已取消),其次要分析企业的计提数、发

15、放数和标准数(或批准数) 计提数“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合计+未通过“应付工资”但直接列入成本费用的工资性支出已通过“应付工资”但不列入成本费用的工资性支出虚提工资额 发放数同口径确认“应付工资”借方发生额合计未通过“应付工资”但直接列入成本费用的工资性支出已通过“应付工资”但不列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发放数虚提工资领取额 标准数职工平均人数*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12 比较确定税前允许扣除的工资额和纳税调整金额(以最小数为准) 测算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水平=申报扣除的工资总额/申报的职工人数/12=800或960左右。,某企业2005年度计提工资费用150万,计税工资总额120万,当年发放的工资总额10

16、0万。 允许扣除的工资费用100万,调整50万 某企业2005年度计提工资费用150万,计税工资总额110万,当年发放的工资总额130万。 允许扣除的工资费用110万,调整40万,功效挂钩企业的工资扣除 发放数提取数 可以动用以前结余数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应付工资 100 期初 60 150 计提120 调增20 190 调减30 调减60,(2)三项经费的分析 工会经费扣除限额的计算依据是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工会法第42条和国税函2000678号、总工发20059号,凭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的计算依据是税前允许扣除的工资总额。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的计算按税前允许扣除的工资总额,(3)业务招待费的分析。 一测算税前扣除水平=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申报表主表中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500万元以下)=5 或:=(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3万元)/申报表主表中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500万元以上)=3左右。 二抽查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凭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