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7570499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拜城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马 岚,2020/7/9,1,脾脏的超声检查技术,1.患者准备 检查前患者最好空腹6 8小时。急诊可随时检查。 2.体位 一般采取右侧卧位及仰卧位。检査时可嘱患者深吸气, 有助于脾脏病变的显示。 3.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成人常用频率3 5MHzJL童选用学5MHz以上频率。 4.检查方法 (1)测量脾脏大小 1)最大长径:在冠状切面上,测量脾上下端间径,为最大长径。 2)宽径:在横切面上测量脾两侧缘间径,为宽径。 3)厚径:在冠状切面上,由脾门处脾静脉中心垂直线与对侧脾膈面 相交,为厚径。,2020/7/9,2,(2) CDFI检査:观

2、察脾脏和脾脏结节及肿物的血流信号的分布和 丰富程度,脾门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必要时观察门静脉。 测量结节内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图10-2-1)。,2020/7/9,3,脾脏的超声表现,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图10-2-2 正常脾脏超声表现,图10-2-3 副脾超声表现 脾门处见圆形等回声结节,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2020/7/9,4,常见脾脏疾病超声诊断,()副脾 【诊断要点】 1.常见于脾门,其次发生于脾蒂血管和胰尾周围。 2.

3、典型表现为脾门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等回声结节, 边缘清晰,包膜光整,回声强度与脾相似,但与脾的分界清 楚(图10-2-3)。 【鉴别要点】 1.副脾与脾门淋巴结肿大鉴别后者常为继发改变,多发常见。声 像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整的低回声结节。CDFI示无与 脾门相通的血管分支。若脾门淋巴结为单发时则鉴别困难,应 该紧密结合临床史。如为转移性淋巴结,随诊观察结节大小变 化有助于鉴别,后者在短期内增长迅速。 2.副脾与肾上腺肿瘤鉴别CDFI示后者无脾门血管进人。同时需结 合临床病史,后者可伴有肾上腺功能异常。,2020/7/9,5,(二)脾大 【诊断要点】 1.脾脏肿大主要表现为超声测值增

4、加。有以下异常声像图之一者, 可考虑脾大。 (1)成年人脾脏厚径超过4cm或长径超过12cm。 (2)在无脾下垂的情况下,脾下极超过肋下或脾上极达到腹主动脉 前缘。 2.声像图对脾大程度的估测 (1)轻度肿大:脾脏测值超过正常值,但仰卧位检查,深吸气时声像 图脾脏下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2)中度肿大:声像图脾脏明显增大,但下极不超过脐水平线。 (3)重度肿大:声像图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以下,并可显示脾脏周围 器官受压移位或变形。,2020/7/9,6,3.脾的内部回声脾大时,脾脏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或轻度 均匀性增强。CDFI示脾血管增宽。 【鉴别诊断】 脾脏弥漫性肿大多数是全身性疾病

5、的一部分。因此临床表现有 不同程度的脾大外,主要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超声检查可以 对脾大程度的变化进行监测,了解病程进展和评价疗效。脾弥 漫性肿大与腹膜后巨大肿瘤、肝左叶巨大肿瘤、左肾、脾下垂 和游走脾相鉴别。除脾下垂和游走脾在脾区扫查不到脾脏外,上 述其他病变均可在脾区发现脾脏。,2020/7/9,7,(三)脾脓肿 【诊断要点】 1.早期脾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脾体积正常或增大 (图10-2-4)。 2.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内出现坏死液化,内部出现不规则 无回声区,其间有散在的小点状及斑片状高回声,随体位 改变而浮动,偶尔有气体强回声。无回声区壁厚,不规则, 后方回声增| 强。当病灶回

6、声介于脾被膜与实质之间,并使 脾表面局部隆起时,应考虑脾被膜下脓肿。 【鉴别诊断】 脾脓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继发性感染性病变,病死率可高达60%。 脾脓肿本身的症状可在原发感染消失后几周乃至几个月后才出 现(图10-2-4)。,2020/7/9,8,2020/7/9,9,1.脾脓肿与脾囊肿鉴别前者无回声区壁厚、不规则,内部有随 体位改变浮动的点状及斑片状高回声。后者囊壁薄,而轮廓 清晰,内部完全透声。 2.脾脓肿与脾血肿鉴别后者因出血量和时间的不同而表现为低 回声、高回声或无回声。 结合外伤史及声像图的动态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脾梗死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

7、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2020/7/9,10,3.由脾淤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脾实质局部坏死,多数发生液化, 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点状回声,少数未 液化的坏死灶,形成高回声区。 【鉴别诊断】 脾梗死与其他脾脏占位性病变鉴别: 前者属于坏死性病变,占位效应不明显,依据其尖端指向睥门的 楔形异常回声区,结合突然发生脾区疼痛的病史,密切动态观察 有助于与脾占位性病变鉴别(图10-2-5)。,2020/7/9

8、,11,图10-2-5 脾梗死 脾脏增大,脾上极见边界清楚低回声区 SP:脾,2020/7/9,12,2020/7/9,13,(五)脾囊肿 【诊断要点】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可有弥漫性低、中强度回声。 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3.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4.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囊肿周围的正常脾组织被挤压 变形。 【鉴别诊断】 超声显像对脾囊肿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目前诊 断脾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2020/7/9,14,1.脾假性囊肿与脾包膜下血肿

9、鉴别后者多呈新月形,内部有 细点状回声。同时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新近有外伤史,脾区 疼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2.脾囊肿与脾脓肿鉴别后者边缘回声较强、模糊,内部常有 云雾样点状及带状回声。同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全 身感染及脾区疼痛和叩击痛。 3.脾囊肿与多囊脾鉴别后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脾明显肿大, 脾内布满大小不一的囊性无回声区。囊肿之间无正常脾组 织回声为其特征。可伴有多囊肝及多囊肾(图10-2-6)。,2020/7/9,15,2020/7/9,16,(六)脾血管瘤 【诊断要点】 1.与肝血管瘤相似,大部分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结节, 单发或多发。 2.CDFI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10、】 脾血管瘤临床多无症状,超声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目 前诊断脾血管瘤及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1.脾血管瘤与脾错构瘤鉴别CDFI示前者病灶内无血流信号,后者 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以静脉血流为主。,2020/7/9,17,2.脾血管瘤与脾转移瘤鉴别后者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者, 易于鉴别,两者均为高回声时鉴别困难,需结合临床病 史,后者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图10-2-7)。,图10-2-7脾血管瘤超声表现 脾内血管瘤见多个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回 声均勻 SP:脾,2020/7/9,18,(七)脾淋巴瘤 【诊断要点】 1.脾脏是淋巴瘤最易累及的实质脏器,原发脾淋巴瘤较淋巴瘤 脾转移

11、少见,但仍是最常见的脾原发肿瘤之一。 2.超声声像图可表现以下几种。 I型:脾正常或增大,内部回声减低,无位性病变特征。 II型:粟粒样病变。脾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间以较厚的 高回声分隔,呈筛孔样(图 10-2-8)。 III型:多灶病变。脾实质内多发低或极低回声病灶,无包膜,内部 回声均匀。当肿瘤融合时,可呈分叶状。CDFI示肿瘤内动脉血 流信号(图10-2-9)。,2020/7/9,19,图10-2-9原发脾淋巴瘤 脾脏增大,脾内见不规则低回声肿物,2020/7/9,20,IV型:孤立性病变。脾实质内单发低回声肿物,形态不规则, 边界清晰,肿瘤内部可发生液化坏死,可见无回声区,CD

12、FI 示肿瘤内动脉血流信号。 脾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淋巴瘤的可能。 【鉴别诊断】 1.脾淋巴瘤与脾大鉴别前者常伴脾门淋巴结肿大,结合临床, 后者常有原发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2.脾淋巴瘤与脾转移瘤鉴别主要与低回声转移瘤相鉴别,仅从 声像图鉴别困难,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原发肿瘤病史。,2020/7/9,21,(八)脾转移瘤 【诊断要点】 1.脾转移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不包括起 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2.声像图表现较复杂,共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脾实质内 团块状回声,内部回声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组织界 面多的肿瘤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组织界面少的肿瘤呈弱 回声,甚至无回声;肿瘤内部有坏死、液化者,可类似囊肿 表现;肿瘤形态可不规则,周围水肿或有较多血管者,可出现 低回声晕 环(图 10-2-10)。 【鉴别诊断】 脾脏转移瘤声像图无特异性,与其他脾脏肿瘤鉴别见前述,结 合临床病史是诊断的关键。,2020/7/9,22,图10-2-10 卵巢癌脾转移 脾门处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内回声均,2020/7/9,23,2020/7/9,24,2020/7/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