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70421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ITS发展复习过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ITS发展精品文档采访人杨琪主任,秘书长,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采访提纲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智能交通体系的制定,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日益加速的产业形式下,智能交通体系的制定无疑是一个关键的专业性话题。1.首先,请杨老师介绍一下中国智能交通ITS发展的历程和现状。2.中国ITS标准的制定会有哪些框架,国内和国外有什么不同?3.介绍一下ITS发展的硬件和软件,有哪些代表性的技术和产品?4.ITS发展过程中建立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如何如建立!5. 在中国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下,谈一谈中国ITS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产业化前景。采

2、访人杨琪主任,秘书长,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智能交通体系的制定,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日益加速的产业形式下,智能交通体系的制定无疑是一个关键的专业性话题。1. 首先,请杨老师介绍一下中国智能交通ITS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简单说一下,中国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当时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做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中国也是一种跟随的状态,首先去了解国外的一些情况。中国最开始是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确定了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搭建了智能交通体系的框架,然后依靠国家投资,集中做了一些研发,比如系统、交

3、通控制、电子不停车收费等方面,这些是中国ITS刚起步的一个情况。后来,随着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研发的成果也应用到市场上,所以ITS的面就逐渐铺开了。后来,国内成立了10个智能交通体系的示范城市,涉及的主要内容就是不停车收费、城市交通管理、公交管理、物流管理等。总的来说,这个阶段从研发到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参与进来了。比如,做ETC的金溢,做产品的海信等。应用的话主要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大事件上。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智能交通的技术一直在发展。原先在技术上,我们是跟随国外,而随着我们自己研发的投入和产业化应用的增多,还有资本市场的作用,就是很多企业上市了,所以这个阶段,国内已经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

4、和大面积应用的市场前景了。应该说,现在中国ITS的技术水平也不再是跟随国外的状态了。事实上,ITS涉及到很多领域,比如刚才讲的不停车收费、城市交通管理、公交、物流,还有运输方面,也都涉及ITS,国内很多领域都在铺开应用,包括导航,用的都很普遍了。ITS当前以及下个阶段的热点之一就是无人驾驶,或者叫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外它属于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也有很多研究机构和厂商在做无人驾驶的实验,包括大学,确实是一个热点。除了技术研发,我们还在做一些标准化的东西。比如车和车之间通信的标准,而且有的也上升到了国家标准的层面。2. 中国ITS标准的制定会有哪些框架,国内和国外有什么不同?框架的话,主

5、要是做了一个智能运输系统框架体系的研究。这个主要是为了弄清楚几个问题:智能交通体系都有哪些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用户都有哪些?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服务由谁来提供?国内ITS和国外有不同,但总体上大同小异,可能就是会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智能运输系统需求来做一些不一样的调整。事实上每个国家的ITS都有别于其它国家,英国有英国的智能运输系统,澳大利亚有澳大利亚的系统,具体都会有些差别。中国有特色的就是标准体系,国外一般是需要什么标准然后进行设定,我们是先有一个标准体系,需求都是在体系内提的。3.介绍一下ITS发展的硬件和软件,有哪些代表性的技术和产品?4.ITS发展过程中建立政府与企业的互

6、动机制如何如建立!这个事情最开始推动还是以政府为主,去做一些研发等,但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一些企业,也培育了市场。ITS中因为涉及到一个问题:交通,交通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东西,比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事实上都是由政府主导来进行基础设施的管理。而且,政府在推动ITS的应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设计规划的时候就想到了智能运输系统,也会引导一些企业做相关的服务。而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多的工作是落在了企业这边。不管是交通部科技部还是发改委,对这一部分都是很重视的。比如发改委曾经专门立项来推动ITS的应用。6. 在中国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下,谈一谈中国ITS的未来发展方向。你刚提到的智能

7、驾驶无人车肯定是ITS的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其实也涉及到几个方面,一个是车本身,它是否具备智能驾驶的能力,是否需要加载一些功能;另外,车要和路联系起来,比如指示牌啊、交通标志啊,这些都是给人看的视觉图像,但是以后,信号更多的是给车看的,人看不看可能没什么重要,而且也可以不是视觉的,比如利用通讯手段发消息,实际上是一个相互配合的状态。另外一个可能是,移动互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比如滴滴、共享单车,可能以后就会出现共享汽车,如果共享汽车出现了,再加上无人驾驶,那人类的出行方式就彻底变了,可能就不需要自己再买车了,这给整个交通的业态也会带来更大的便利。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是数据的应用。交通以及车辆会

8、有很多数据,我们知道有很多传感器都是来进行数据的传递,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提高交通的效率,这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总的讲这三个方面吧。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回顾中国ITS发展走过的十年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启动期”和“发展期”:1.启动期(1997年-2000年):学术界在启动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学者们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介绍了ITS的理念、关键技术以及国际ITS发展进展、趋势和中国发展ITS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发展思路及其框架等。这个时期在逐步克服了现阶段中国发展ITS不适时宜的“超前论”等消极观念后,达到理念上的共识:在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

9、的智能交通系统!共识最终体现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 “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经营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完善系统,推进改革,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间旅客快速运输、大城市旅客运输、集装箱运输、大宗物资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五大系统。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意义是政府在ITS发展中起到积极指导的作用。体现在:国家科技部通过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于1997年7月召开“中欧ITS研讨会”以后,确定了将ITS作为中国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

10、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0年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协调指导小组;在国家“九五”计划即将结束前,将“国家ITS体系框架研究” 增列为“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将“ITS标准体系及关键技术” 增列为“九五”科技部重点课题,以推进国家ITS发展的进程。特别指出的是通过2000年北京承办的第四届ITS亚太会议,向国际上表达了中国政府开展ITS的决心,提出了中国ITS发展体系框架和战略框架,同时动员和激发了全国ITS发展的热情。2.发展期(2001年以来):科技部启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重大项目为标志,推动中国ITS的发展进入发展期。国家将“十五”科技

11、攻关目标确定为:“通过关键技术开发、环境建设和示范应用,重点解决交通智能控制、集成信息服务、专用短程通信、智能车路和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和技术,为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奠定基础,提升整个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效率、安全性,进而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中国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十五”攻关课题的组织与开展,体现了以下特点:1)“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采用招投标方式、产学研联合体共同承担完成;2)“示范城市的工程建设”必须成立以主管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在本城市ITS规划指导下、自筹资金和技术支

12、撑条件的保证下,经过项目的技术论证条件下进行实施。在科技部、国家ITS协调指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各个示范城市的努力以及企业、院校、研究机构的协作,在ITS技术研究、实验研究设施的建设、工程建设及应用及社会环境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初步成果。“十五”科技攻关“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重大项目的各项研究与开发课题,绝大部分通过了成果验收。在总结“十五”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目前ITS的发展正朝着更加理性、更加实际、更加本土化的方向,加快ITS基础设施和符合国情的ITS系统建设,特别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上海世博会、

13、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背景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全面展开。二、认真总结中国ITS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今后ITS的健康发展中国ITS的发展应该说抓住了机遇,经过短短的十年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五”期间取得的初步科技成果显现了“中国发展ITS的必要性,对中国ITS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面对ITS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也采取了正视矛盾和不断调整解决的态度。正视和解决的挑战大体在以下几方面:1.体制、机制在ITS发展中将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冲击,技术创新要依托体制创新,只有体制的创新才能实现技术的创新。广州、北京等城市在ITS发展中正视了由于体制造成的部门利益不能整合、资源不能共享所造成

14、的“信息孤岛”问题,而成立了“交通委员会”的体制改革,上海成立了“信息中心”,对推动各城市ITS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随着ITS发展的深化,体制和机制会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冲击,可以说:影响中国ITS的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在技术而在体制,这一点已经在“发展期”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在下阶段ITS发展过程中,从国家层面要极其重视、研究这个问题,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才能使ITS的“初步发展期”进入“成熟发展期”。2.ITS技术标准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中国ITS发展的进度,也影响了企业的积极介入。应该说“发展期”中,国家对ITS标准化的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在“九五”末期

15、就将ITS标准列进重点研究课题,随后组建了国家ITS标准制定委员会。但是,实际上中国ITS标准制定仍落后于ITS的发展进程,必须调整体制,强化企业参与的机制,组织强有力的专业班子,全身心地开展国家ITS的标准化工作。综观国际ITS发展的经验,无一例外的是企业在国家ITS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从过去国家ITS发展的十年中,刚开始企业的热情很高,纷纷投入了国家ITS发展中去,积极开发ITS相关技术产品。但是真正获利的企业并不多,相反一些企业还在生存、倒闭的生命线上博弈。这些年企业的积极性有所消弱,与中国ITS标准的制定、出台滞后有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虽确定了ITS的企业发展方向,却在观望和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甚至有些困惑。在国家ITS发展过程中建立政府与企业互动机制,也就是“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将是今后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ITS发展了十年,真正体现企业与政府互动的非(半)官方组织“ITS协会”至今没有成立。政府对企业的疾苦体验不深,对企业的呼声了解不够,也就很难指导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3.在ITS产业的培育及其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着重从ITS产业化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政策层面,研究、分析、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