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6932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讲座资料讲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家哲学讲座,本人现有的相关论文与专著,游无定点的逍遥:庄子游观思想研究,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22辑(三联书店,2007年版)。 老子与黑格尔的比较,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论本体范畴的“不定”原则,山西师大学报2011年第2期。 黑格尔论道家哲学述评,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九江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几个基本问题,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

2、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第一章详解(“道”与非“道”的关系,思想局限性),老子其人,众说纷纭与扑朔迷离 最值得重视的还是夫子自道 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众人皆有为,我独无

3、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小聪明与难得糊涂,苏轼:“世人皆盼己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事无非度一生。” 红楼梦:“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个人的一时聪明与宇宙造化的智慧是无法相比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黑格尔:“上帝放任人们纵其特殊情欲,谋其个别利益,但所达到的结果,不是完成他们的意图,而是完成他的目的,而他上帝的目的与他所利用的人们原来想努力追寻的目的,是大不相同的。” (小逻辑),“算计心”与“平常心”,“算计心”的实质是什么?(对比、竞争、功利) 如何正确看待“算计心”?

4、 “谋生”与“谋道”的两种价值追求 “平常心”实质是“超越心” 康德:“人是目的。”(实践理性批判) 及物而超物,在世而越世,老子学说的自我定位,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

5、与人生观,道德经价值意义,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道德经言说方式,否定式的思维,反常规的表述,反其道而行之与反其道而言之 七十八章:“正言若反” 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六十四章:“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

6、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相反与回返 对立面的相互依赖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有无之辨,对立面的相互依赖,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分辨心”与对立面的产生 黑格尔:辩证法是思维的本性,是自我分别,自我建立对立面,克服对立面,最终达到统一和解的过程。 老子看到了“分别心”的消极性,黑格尔则看到了其积极意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老子的片面性在于只强调单向的转化: 弱化为强,柔化为刚

7、 真正的转化是双向的、循环的 弱化强强化弱弱化强 老子只愿意处于弱势,只愿意处于原点状态。,老子辩证法是消极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复杂。只强调强的衰落必然性,而宁可放弃发展自强的道路是错误的。 人类的发展是靠“欲”与“恶”催动的,老子只看到了“欲”与“恶”的弊端,进而否定人类的文明发展是值得商榷的。 在个人道路的选择上,老子的态度是不选择任何一种局限性的道路,只保持一种原始的无限可能性,实际上就停滞在了原点。,道德经蕴含的管理思想,(一)超越下属的自我定位:退出与下属为伍的竞争圈子,而是掌控下属之间展开良性竞争。这就是“不争”与“争”的关系,不与下属“争”,才能更好地让下属之间

8、去“争”,这类似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关系。作为领导不是拼命向下属证明自己如何如何善于“将兵”,而是展示“将将”的高超驾驭能力,让下属之间展开“将兵”能力的竞争。作为领导要抑制自己的“将兵”冲动,而履行好自己的“将将”职能。 失败的例子:明武宗朱厚照非要自封将军亲自上阵擒敌。宁王朱宸濠被王守仁捉拿,他还要释放叛王,再表演一遍擒敌的好戏。 领导要约束自己“你不行,我来”或者“你行,但我更行”的表演欲、表现欲。不要把自己降低到与下属竞争的层次。,道德经蕴含的管理思想,(二)把握全局的驾驭艺术:要善于激发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充分尊重下属的能力与权限。不越级干涉下属,不乱指手画脚。这就是“无为”

9、与“有为”的关系。领导善于“无为”,则下属才能“有为”。 (三)善于抓大放小的领导气度:“治大国若烹小鲜”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都是讲作为领导应该有意地给领导对象广阔的生存空间与施展范围。,道德经蕴含的管理思想,(四)实现自我的间接途径与迂回方略:领导者的价值实现与目标达成是建立在下属的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的,是“善假于物也”。让下属的“私”得以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私”,这就是“无私”与“私”的关系。(第七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领导者要避免与下属争利,控制自己的“私”,主动地放弃一定的“私”,让下属的“私”得以满足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私”。,道德经蕴含的管理思想,(五)平等对待领

10、导对象,尊重其本性特点,追求“万物将自化”的领导境界:领导者要善于引导下属之间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要善于控制“内竞”、“内比”而不演变为“内斗”、“内耗”。一方面,鼓励下属之间展开竞争互比,另一方面又要平等善待下属,不要偏袒,不要护犊子,发挥裁判员的正面作用,而不是“黑哨”。,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读第一章的语义问题,词性问题:“道”、“名”、“欲”、“玄” 断句问题:“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层次问题:“故” 指

11、代问题:“此两者”,第一章的几对理论关系,本体问题:“常道”与“非常道” 语言问题:“可道”与“非可道”,“可名”与“非可名” “规定性”与“界限” 无限与有限 “始”的崇拜与问题:“始”就是最好的吗?“母”就是最善的吗?,扩展与讨论,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乐其业。,逍遥游,鲲鹏与蜩、鸠的寓言 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

12、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馀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齐物论,人籁地籁天籁的比喻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即众窍比竹之数,接乎有生之类,会而共成一天耳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哉?而或者谓天籁役物使从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况能有物哉?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 ”,未来与展望,中国社会转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几千年传统最大的痼疾是什么? 答案:关键在于“公私关系”的正确处理,“公权”公有化,“私权”私有化。 几千年的传统一直是少数人打着“公”的幌子只顾实现自己的“私”,而不顾众生的“私”。必须有效约束“公权”,不让“公权”私有化,而是让“公权”公有化,来保护“私权”,才能达到道家所说的“万物自化”的和谐境界。,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中西比较,阴性原则 阳性原则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萨特存在与虚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