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6907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重点总结培训讲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重点总结精品文档一 五行生克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及认知方法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

2、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恒动观念:只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三 阴阳特性1. 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2.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3. 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

3、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四 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系统联属(一)心: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活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

4、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异常,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顿,神志出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活动和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3)心在窍为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关系。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居包络之中,包络在心之外。(

5、二)肝:肝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正常和调;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通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回流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于活动状态时,肝内的血液又被动员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说明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三)脾: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

6、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气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濡润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肺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若脾气虚弱、无力外举,反而下陷,可导致内

7、脏下垂、脱肛等病症。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其固摄血液的功能正常,血液不至于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反之,则可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 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四)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只有保持肺与

8、呼吸道的清肃,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若不能,则会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肺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

9、分向外散布,达到全身皮毛。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向下传输至脏腑器官。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五)肾:1.肾藏精:是指肾有贮存、封藏精

10、气的生理功能。2.肾主水: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五 五脏六腑表里关系 五脏 六腑 五脏 六腑 肺 大肠 脾 胃 心包 三焦 肝 胆 心 小肠 肾 膀胱6.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 寒邪 伤寒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

11、主疼痛) 寒主收引;寒性清澈 。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夹湿。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邪 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详见P547.气与血的关系:功能上差别“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但是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1).气为血之帅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A.血能生气B.血能养气详见

12、P498.望诊1)望色 常色 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 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 病色(主病) 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2)赤:主热证(3)黄:主虚、湿、黄疸(4)白:主虚、寒、失血(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2)、望舌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望舌色(1)红舌:主热证 舌红苔黄(实热证) 舌红少苔(虚热证)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2)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3)青紫舌:主气

13、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舌青紫或紫黯外伤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3)望舌形(主病) (1)胖舌:主虚、湿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盛,心脾有热;舌肿胀紫暗多为中毒。 舌瘦瘪淡红而嫩:心脾两虚、气血不足(2)芒刺:主热证舌尖心火亢盛舌中胃肠热甚舌边肝胆火盛(3)齿印:主脾虚湿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多为脾虚;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4)望舌苔1)苔质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薄苔:主表证,疾病轻浅厚苔:

14、主里证, 外邪入里2)苔色:(1)白苔:主表证,寒证苔薄白为病邪在表; 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 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 若舌苔白如积粉,舌质红赤, 则主湿遏热伏,或瘟疫初起; 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 津液。 (2)黄苔:主热证薄黄苔常为风热在表;苔黄黏腻,为湿热或痰热食滞;焦黄干裂或有芒剌,为里热盛极,耗伤气阴。(3)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灰黑湿润多津,多由白苔转化而成,为寒湿.苔灰黑干燥无津液,多由黄苔转化而成,为火热证候.5)望神 得神:“有神” 少神:“神气不足” 失神:“无神” 假神:“回光返照”详见P669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1)问寒热 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 里寒证 但热不寒 里热证 寒热往来 少阳证2)问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