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56849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林市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前景展望郭省卫 董勤利摘 要:桑蚕业综合利用利用效益显著,潜力大,前景广阔,北方地区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但是除河北桑条编织和桑皮造纸、河南桑条生产食用菌等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他地方生产规模和综合开发力度都小,市场潜力、经济效益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分析了榆林市发展桑蚕副产业的有利环境条件,从开发饮料、饲料、蚕蛹等方面,提出在榆林市宜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对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前景展望1. 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1.1充分利用“桃花水”资源,开发桑叶、桑果系列饮料1.1.1“桃花水”的成分及利用现状 位于榆林古城

2、东山半山腰的普惠泉水,素有“桃花水”的美称,早在1988年,榆林镇北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便会同省相关专业机构对榆阳泉水系、水质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探、检测、科学分析,该泉水日流量1440吨,矿化度0.182克/升,有机耗氧量0.7,总硬度PH值7.5,大肠菌群3,属于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桃花水以清、凉、甜、润为人称道,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锶、偏硅酸、锂、硒、氟等多种微量元素,经科学研究测定,水温常保持10-12度,色度为0,无臭无味,清澈透明。细菌学指标完全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要求,是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水源补给区6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无任何人工养殖,采矿活动,保证天然矿泉水不受任何污染。然而,由于该

3、泉出水口的蓄水池容量有限,20多年来,大量的泉水被排入污水沟。1.1.2桑叶、桑果的开发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方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国外相关的报道也很多,因此,建议榆林市政府出面,尽快联合相关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桃花水资源优势,联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桑叶茶”、“桑果汁”、“桑葚酒”等系列饮品。1.2开发桑叶饲料1.1.1 桑叶营养丰富,其养分含量高于其他树叶。干叶中粗蛋白约为22%,粗脂肪约为6%,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约为255,粗纤维约为10%,其他钙、磷等的含量也很高。桑叶的营养价值与苜蓿相仿,比禾本科牧草高80%-100%,比热带豆科牧草高40%-50%,在以牧草为生产基础的热

4、带地区,配合桑叶饲料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一只绵羊一天的进食量以鲜草计,约为1.5-2.5千克。每公顷产45吨的杂交桑园,如果全部用于养羊,可以饲养45个绵羊单位,比经人工改造的南方山原草地的单位载蓄量提高5倍左右。1.1.2 叶作为饲料尤其是青绿饲料的最显著特性是具有很高的消化率。另外,桑叶对所有的家畜都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当动物首次接触桑叶时,很容易采食它而无采食障碍,如果动物已经熟悉了桑叶,则它会优先采食桑叶,而不是其它饲草。1.1.3 桑叶作为饲料,具有许多特殊的作用。桑叶作为泌乳母牛的补充料,能够提高奶产量并降低饲料成本;桑叶作为幼牛犊的补充料,可以节约乳或代乳料的消耗量,并促进犊牛胃

5、的发育和生长;在产蛋鸡日粮中加入桑叶粉,可也改善蛋黄颜色,提高蛋重荷产蛋量。1.1.4 桑叶在畜禽饲料上的开发前景 我国畜牧业每年约消耗饲料粮8000-9000万吨,实践证明,先生产粮食再用于饲养畜禽的转化效率,不如直接种植饲料作物。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短缺,解决饲料完全赖以粮食转化已不现实。因此,桑叶饲料资源的开发将是一个富有前途的新领域。桑树还可以载于地边、路边、房前屋后、滩边、荒坡荒地等,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不与其他作物争地。1.1.5 目前,由于受蚕茧市场波动的影响,部分蚕园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桑叶白白浪费,十分可惜。因此,各级政府应做好宣传,鼓励蚕桑生产区兼顾发展畜牧业,利用草桑

6、复合经营模式,搞好牧草种植,合理利用剩余的桑叶,同时还可以开发以桑叶为添加物的畜牧和家禽饲料,搞好饲料加工,就可以避免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上山放牧”的习惯,从而保护植被不受侵害,达到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的目的。2、蚕蛹的利用与开发2.1蚕蛹的营养价值:我国是一个养蚕大国,年产蚕茧65万吨,占世界总茧量的70%,其中鲜蚕蛹产量可达50万,烘干后可得干蚕蛹12万吨,是一笔宝贵得自然资源,具有可观得开发利用价值。椐测定:鲜蚕蛹含粗蛋白51%,粗脂肪29%,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及麦角甾醇等物质。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都高于大豆。还含有铜、铁、锌、硒等微量元

7、素,由此可见,蚕蛹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物质。2、2蚕蛹的综合开发:目前,蚕蛹主要用于制作营养食品;加工蚕蛹蛋白;作为畜禽饲料;蚕蛹的药用价值高;可以提炼几丁质和炼蚕蛹油等等。总之,蚕蛹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具有广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价值。因此,我市在大力发展桑蚕养殖业的同时,要考虑到蚕蛹的综合利用和开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蚕沙的利用:蚕沙是家蚕食用桑叶后的代谢物,目前主要是当做农家肥应用。其实它是提取叶绿素、胡萝卜素、正三十烷醇、植物醇和果胶等与人们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物质的原料。如果能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定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蚕沙忱头”做起

8、,然后逐步扩大。北方蚕业 桑、蚕全身都是宝,蚕桑业包括种桑养蚕生产蚕茧、蚕茧收购、蚕茧初加工(烘茧)、缫丝、绢纺、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制品、茧丝绸贸易,以及蚕桑种子种苗、蚕药等蚕用物资的和产供应和相关服务等各个方面,其产业链长、产业集群容量大、协及面广、附加值高。榆林市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东蚕西移,南蚕北迁”、“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全国性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利用当地水和能源资源,在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加大对象、蚕桑副产品的开发、研究及利用,提高桑蚕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发挥桑蚕业发展中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 张建军 从灾年丰产实例看榆

9、林桑蚕生产的发展J北方蚕业 2003,24(4).9-11 榆林蚕桑生产发展的思路和措施J北方蚕业 2005. 26(106).177-178 2 郝志芳 浅谈榆林市桑蚕产业开发前景J榆林科技 2004.(3).41-41-23. 桑叶在畜禽饲料上的开发前景J中国农村科技 2005-11-124. 王沁宝 组建蚕桑技术协会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山西农业,2006 No.21,41-415. 欧阳俊 曹敬 发展蚕桑产业 破解退耕还林难题J 新重庆 .2005,(7):42-44宁南的蚕桑业历经四十余年的风雨历程,由年的年养蚕百余张到现在(年)的年养蚕万张,蚕桑总产值达亿元,蚕农售茧收入达亿元,上缴

10、财政余万元,充分显示了蚕桑业在宁南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产业优势。纵观整个蚕桑发展史,蚕桑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素有“三年有个小波动,五年有个大转机”的说法。在九十年代时期蚕桑从年走向低谷到年开始好转,年到年走向辉煌,年又回落至低谷,年又开始回升,年下半年又走向低迷时期,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再次跌入低谷,这给整个蚕桑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每一个蚕业人投下一个或深或浅的烙印,说深了事关蚕业发展大局,说浅一点是与自身息息相关,我们不希望蚕桑业的发展之路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走下去,应该正视问题、立足现状、着眼前景,以发展的观点去对待蚕桑业,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转换机制、挖掘潜力,利用副产物,扩大产业

11、链,增强规模,提高竞争力,增加产业效益。现在蚕业的发展模式 传统模式形成被动局面 在宁南这块土地上自栽桑养蚕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蚕桑业的发展模式就是以栽桑、养蚕、售茧为主,很大一部份干茧销往全国各地为省内外的丝绸加工业提供缫丝原料。现在包括攀西地区在内的仅有的两县四户(宁南县三个缫丝厂,会东县一个缫丝厂)缫丝企业,且不谈效益如如何,仅从这种生产与加工的发展模式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这种单一化模式主要表现为养蚕卖茧和为数不多、规模不大的初加工缫丝业(这是从整个攀西而论),这种单一化生产模式抵御市场险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市场的影响特别大,市场的波动很容易导制产业的大起大落,在市场

12、竞争中处于从属地位,形成受市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不利于产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指引下,随着东桑西移的进一步落实,蚕桑业在整个攀西地区,特别是在宁南已初显了其产业的重要地位,素有“财政增收少不得,企业增效离不得,农民致富缺不得”的说法,但是在今年(年)的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下,蚕桑业甚至整个丝绸业都显得特别脆弱,这给蚕桑业凭添了几分紧迫感和危机感。年初茧丝行情再次走向低谷,由当时的春季干茧价格每公斤元,到夏季干茧销售价为每公斤元,晚秋季干茧销售价下滑至每公斤余元;生丝价格到(正秋)下半年己跌至万元。丝价下滑茧价下跌,严重挫伤蚕农的裁桑养蚕积极性,对整个蚕桑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虽然我们相信蚕桑

13、业通过几千年的发展自然有其自身的产业地位,它不可能消失,从某种角度说其它产业还不能替代蚕桑业,特别是在宁南因其县域县情决定发展蚕桑业的根本性和重要性,但在宁南包括攀西蚕区在内的这种原生态的生产模式有些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加以改进和转变。单一模式急需融入副产物资源活力 就宁南的蚕桑业而言,已具有了很大规模,这是不容否定的,在全州全省或是整个西南地区以县而言都是名列首位,但在产业效益上就另当别论了,归究还是产业的单一化经营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单一化生产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没有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些风动就显得摇拽不定,而且产业资源未能达到合理化利用,经济效益也未能达到最佳优化,整个产业现有的

14、可利用再生资源极其丰富,如桑枝(桑条)、蚕沙、蚕蛹、桑椹(桑果)等,还有可用于兼纺原料的兼纺丝即加工丝棉被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占有额,这些无论是在宁南还是在整个攀西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上还是一片空白。要增强其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该县或攀西蚕桑领域内,在蚕桑丝绸业还未达到一体化格局时,充分利用副产物无不是一条最好的途径。 制约蚕业发展的因素 收入的比较效益低导致劳力外出,影响对产业的生产作业 蚕桑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除了直接获取所需的生活资料,就是追求最大效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民从土地上生产出的产品转换值已经不能满足其追求和需要(也就是挣不到更多的钱)势必导致至

15、大量劳动力外出。在宁南县域内虽然蚕桑产业效益较其它产业效益有较强优势,但是相对效益稳定,以劳动工资的大幅增长相比显得有些滞后,这就刺激了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按一般情况预算每个劳动力一季能饲养两张蚕,从饲养到上簇售茧所需时间为天左右,收入为元,除去生活和生产成本收入在元左右,而外出打工一人一个月也可获得元工资,除去生活费用收入也在元左右,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更宁愿从事打工的单一而且单纯的职业。蚕桑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大量劳动力外出,给蚕桑生产的种植和饲养造成劳力紧缺的负担,留守的劳力群体主要是老弱或老少群体,这对蚕桑发展产生了制约,导致养蚕数量减少或养蚕管理粗放。因劳动力减少,桑树管理差,无

16、论是在桑树田间施肥、锄草、病虫防治上工序减少,在饲养管理上因劳力减少导致管理不善,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有所怠慢,给桑次数由以往的四次减少为三次,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养蚕大户因为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大蚕饲养期每日给桑量仅为二次,这样导致蚕儿食桑不足、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致使蚕病暴发,形成单产低、质量差、价格低、收购矛盾突出,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同时也给蚕茧销售或生丝缫制升级和生丝销售带来影响,导致农民收入低,企业损失大的联带影响,这也是制约蚕业发展的因素所在。 物价上涨投入减少,茧价停滞“移情别恋”动心思 随着农民工工资的凑然增加而生产生活资料费用上涨农户自然就减少在农业生产资料上的资金投入和减少用工,这主要表现为减少肥料的购买和施用,减少雇佣劳动力;茧丝行情低迷给整个蚕桑业和纺织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从省内外蚕桑行情来看,鲜茧价在年后半年下跌至每公斤元不等,但在凉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