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56829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调研报告前言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林业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随着近二、三十年发展红柳种植,其资源贮藏量的不断增长,发展红柳产业将是我县以及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把我县的红柳产业化发展的规划纳入到整体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中去完善和运行,将是我县各级政府部门着手实施的一项迫切工作。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临夏州北面,地处黄河上游,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5310339,北纬35473612之间,地形属西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5602851m之间,气温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温平均8.9,绝对最高气温40.7,绝对

2、最低气温18.4,大于等于0的年积温25003700,年平均降水量300左右,年蒸发量15001700,年大气相对湿度52%,干燥度在1.27.8之间,全年无霜期为139190天,全县总的气候特征是:日照丰富,无霜期短,雨热同季,气候干燥,降雨少县分布不均,常有干旱发生。土壤主要是黄土母质草原植被下发育起来的灰钙土、黄绵土,植被属荒漠草原类型,以多年生从状禾本科草类为优势,天然次生林主要以油松、杜松、枸子、虎榛子、丁香、忍冬等为主,人工林主要有油松、侧柏、柽柳、花椒、柠条、苹果、梨、桃、杏等树种。(二)社会经济条件永靖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产业结构中以农业为主,百合、洋芋、小麦、胡麻、蔬菜具有很大

3、优势,在经济结构中,农业收入仍占很大比重,工业、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共辖17个乡镇139个行政村,1137个社,全县总人口为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7万人,农村劳动力8.24万人,粮食总产量11574.7万公斤。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351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819.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元。境内有国道213线,309线通过,县乡公路通各乡村,铁路专线从兰州直达县城。电信业位居全省十强县,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健全。(三)林业发展现状永靖总土地面积279.5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04.7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7.5%。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20.16万亩,其中天

4、然林5. 8万亩,人工林23.2万亩;累计四旁植树520株,活立木蓄积量12.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7%。据统计,全县农民户均拥有四旁树及地坎红柳163株,人均40株,从中得到收入户均达到81元,人均20元。二、红柳在我县的分布及利用现状 (一)分布及年产量长期以来,人工培育加上自然选择,在我县遗存下来了优良的乡土树种红柳,其在我县存活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红柳在我县的分布多以地埂红柳为主,全县17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西山区11个乡(镇)。截至2006年底,全县红柳折合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红泉镇0.8万亩,王台镇0.3万亩,小岭乡0.4万亩,川城镇0.5万亩,新寺乡0.7

5、万亩,杨塔乡0.3万亩,陈井镇0.4万亩,徐顶乡0.2万亩,坪沟乡0.4万亩,三条岘乡0.3万亩,关山乡0.2万亩。每亩平均按200丛红柳计算,每丛红柳的年生长量平均按5公斤计算,每亩的年生长量为1000公斤,全县的红柳年生长量为4.5万吨。(二)红柳的利用现状一是用于薪炭用材,每年大部分的红柳用于农民的生活用料。约占全年产量的60%左右。二是作为种条出售,只占全年产量的10%左右。三是约有5%左右的红柳用于农具编制。四是25%左右的红柳留老条蹲茬,不平茬更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年的生长量,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三、红柳(甘蒙柽柳)的生物学特性和适生特性(一)生物学特性红柳(甘蒙柽柳)是

6、灌木树种,也可长成10多米高的小乔木。性喜光,不耐蔽阴,繁殖容易,生长快,萌蘖性很强,分枝多;寿命长可达百年以上;深根性,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地下可达10余米;叶退化呈鳞片状,嫩枝越冬时脱落。它的这些生态特性使它具有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的喜旱生特性。据我们多年观察和调查,红柳在我县一般是4月中下旬开始发芽、展叶、抽枝,5月中下旬开花,6月下旬第一次种子成熟,但花期可延续至10月初,新梢78月是生长高峰期,至10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约180天。在地埂栽植一年的红柳,每株可发枝1-5根,平均高40厘米左右,最高可达1.2米,根径0.8厘米;经连年平茬5年生每丛可发枝30根以上,其中根径0.6厘米,

7、高1米以上的枝条10根左右;10年生以上每丛可发枝50根以上,多则有百根的,一般1/3的枝条根径0.6厘米以上,高1米以上,如培养小乔木,生长较慢。(二)适生特性1、耐旱耐寒性:红柳是强阳性喜光树种,在阳坡、半阳坡均生长良好,阴坡差之,在荫蔽条件下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极耐高温和干旱,在我县绝对最高温度37.5,年蒸发量1808.2毫米,年降雨量170多毫米,持续46个月大旱的情况下,生长仍很健壮。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沙漠地带能耐50的高温酷暑。因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极低的情况下,其它树草枯黄落叶或干死,唯独红柳仍能正常生长。不论地埂和山坡上,当年生枝条高生长量可达2米。特别是经受得起连年干旱的考验

8、。红柳也极耐严寒,在我县绝对最低温度18.2。最高冻土日数165天,最大冻土深度92厘米的情况下,未发现冻死现象,均能安全越冬,据外地观察记载能耐40的严寒。2、抗盐碱性:红柳抗盐碱性能尤为突出,对盐碱地有很好的改良作用。群众说的好,盐碱地三件宝“盐蓬、碱蓬、红柳条”,就是对红柳耐盐碱性的誉称。据测定,红柳能在含盐量0.5%的情况下正常出苗生长,当年高生产量可达70厘米,每株可发枝25根,经连年平茬,三年后每丛年产高1米,根径0.6厘米以上的条子20多根。红柳因其根系能大量吸收盐分和其叶能分泌盐分,而具有降低土壤含盐量的特殊效能,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良先锋树种。据研究单位在河北沿海地区调查,栽红柳

9、35年后,盐分降低2030%;江苏沿海防护林试验站测定,红柳林外土壤含盐量1.45%,而林内已降到0.33%,许多地方的老农经验,在不能种植庄稼的盐碱不毛之地栽植红柳15年后,便能种植农作物就是有力的证明。3、耐瘠薄、抗水湿性:红柳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生范围极广,在壤土、沙壤土、红沙土、黑壤土、盐碱土等地均能生长,但以较疏松的沙壤土为好。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观察,在修建道路、渠道坡面工程推出的虚土上,新培制的梯田坎埂多是深层的生死土,肥力很差,但栽植红柳成活很好,生长很快;而过硬板结的土壤、多年杂草漫生、过坚硬的坎埂一般成活较差,生长不良。我县山区耕地土壤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很少,一般全氯0.0

10、30.11%,速效磷4.417.4ppm,速效钾120180ppm,而瘠薄荒坡全氮和速效磷只有0.020.2%和617ppm,但红柳生长健壮不衰。在河边滩地,下湿沟底,即使排水不良,红柳也能生长,我县刘家峡乡白川村黄河滩地盐碱重,每年积水长达24个月,未见死亡现象,而且生长茂密,100多亩红柳圃每年可产条梢30000多公斤。4、抗沙压、抗风蚀和抗病虫害性:红柳的抗风、抗沙性也很强,在风沙区,当枝条被流沙埋没后,即可产生不定根,新枝条迅速向上生长,钻出沙面,形成新的植株。在风沙地区因强烈的风蚀而裸露地面的根系能够萌生出很多新枝条。据资料记载,新疆吐鲁番盆地栽植的人工红柳固沙林,常遭到1012级大

11、风的袭击,迎风面的树皮往往被流沙沙石打光,但仍能靠剩下的背风面的树皮继续顽强的生长。红柳病虫害极少,也是它的优良特点。我县长期栽培,至今还未发现有病虫危害,只偶尔见到个别嫩枝出现扁化扭曲症状,这可能是生理病症。综上所述,红柳的这些优良特性,使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比其它树种有较强的生活竞争能力,在我县干旱和盐碱地区比柠条、白榆、山杏等树种成活生长均优,已成为我县山区荒山荒坡和地埂人工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是我县干旱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四、甘蒙柽柳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一)经济价值1、造林育苗成本低,生长迅速,见效快。我县群众都采用钉植形式的扦插造林,荒山荒坡每亩密度300600株,地埂栽植200

12、株折算1亩,经测算,每公斤有长30厘米,粗0.6-1厘米的扦穗2030根。荒山造林每亩需插穗约15公斤,地埂栽植每亩需插穗约20公斤,每公斤以1元计,每亩需种条费约20元。如搞扦插采穗圃,每亩密度1000株,需种条约50公斤;每亩需种条费约50元。比其它阔叶树种扦插造林的成本都低。如搞播种育苗和造林,苗木成本更低,只是受育苗条件限制,育苗不易成功。红柳插条造林和育苗,方法简单,费工少,工效高。用钉植法一般每个人工可完成25亩,比其它树种造林育苗省工3倍以上。红柳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不论荒坡或地埂造林,成活一般三年后均有效益。据测定,红柳经年年平茬,萌发分枝逐年增多,生物量很大,3年生每丛可萌发

13、高0.6米以上的枝条10根以上,产鲜柴1公斤以上,而3年生柠条平茬产柴量不足0.5公斤。2、是农村的主要薪炭能源。红柳枝干坚硬,水分含量较少,火力旺,即使湿枝条也能燃烧,且灰白无渣,是目前我县山区群众的主要生活燃料,也是根本解决干旱山区群众燃料奇缺困难的永续能源。据调查推算,地埂栽植平茬三年的红柳,每丛可产鲜柴1公斤, 410年的年每丛可产鲜柴1.54公斤,如每亩200丛,3年生年产鲜柴约200公斤,410年生产鲜柴约800公斤。荒坡荒沟栽植的由于管理跟不上,产柴量一般是地埂的1/2或1/3。目前全县10年生以上的红柳约500多万丛,若每年全部平茬一次,每丛产鲜柴4公斤计算,年可产鲜柴2.0万

14、吨;310年的2500多万丛,每丛平均产鲜柴1.0公斤计算,年可产鲜柴2.5万吨;两项计4.5万吨,全县山区部分地区燃料基本解决。同时,红柳越割越旺,寿命长,为群众提供了永续利用的绿色能源宝库。3、收益大,经济价值高。红柳的细枝嫩叶可用作牲畜饲料,特别是羊更喜食之,其叶分泌盐分,经粉碎发酵后是喂猪的好饲料,我县杨塔、红泉乡有的群众视为麸皮代用。嫩枝叶为中药材,能利尿、解毒、祛风、解热,是治疗牛斑麻症的良药。树皮含有鞣质,可提取栲胶,更主要的它已成为我县山区群众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重要原料,群众每年编制筐担、背斗、磨子等小型农具10多万件,除自给自足外,还远销外地3万多件,收入10多万元。前几年

15、仅种条每年外销青海、兰州、定西等地50万公斤,收入约50万元。红柳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更具有广阔前景,经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试验表明,用红柳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其质量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根据我县资源可拟建一座年产10000m3纤维板厂,不但产区群众每年有600万元的经济收入,县上将有年利润500多万元利税效益。(二)生态效益红柳的生态效益除增加绿色植被,改变环境条件外,其防护和改土保土作用十分显著,大量的枯枝落叶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繁茂的枝叶覆盖地面,可防治暴雨冲刷,减少径流和蒸腾。地埂上红柳除护埂护地外,根深达10多米,可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和养料,不与粮田争水肥。在强度暴雨袭击下,裸露地区往

16、往山洪成灾,耕地肥土流失,而栽植红柳的梯田地埂一般都不容易毁塌。另外,红柳枝柔、色红、叶嫩绿;花期长达45个月,是很好的道路面山面坡风景观赏树木。五、永靖县红柳产业开发的历程及现状永靖县对于红柳资源的开发利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山区坡改梯地埂上按原则要求一律钉植红柳,否则梯田任务不予验收的制度。80年代曾委托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对上马建设红柳中密度板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红柳种植的意见。在红泉镇建立了红柳良种基地,使我县红柳资源进一步得到发展。首先红柳作为薪炭材的首选能源,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引导群众大力钉植红柳,以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薪炭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农民的烧柴困难,也从根本上扼制了全县生态环境植被恶化的趋势。其次,红柳编制产品在本地农村由来已久,为农民解决了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