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67882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1章节教材分析讲解材料(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1章教材分析,安徽省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洪学锋2007-05-28哈尔滨 E-mail:,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教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第1章 绪言,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内容,教学建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内容,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1.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主要特征,第1章第一单元什么是信息?,1.信息论奠基人香农的观点,2.控制论奠基人维纳的观点,3.我国学者钟义信的观点,4.我国其他学者的一些观点,什么是信息控制论奠基人维纳的观点,维纳是美

2、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是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有人因此形象的说:“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什么是信息我国学者钟义信的观点,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信义发展了维纳的观点,他在信息科学原理中认为,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法。” 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表示了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什么是信息我国其他学者的一些观点,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对信息一词的注释是:信息是音信:

3、消息。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这一注释涵盖了信息的本质、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内容。,什么是信息我国其他学者的一些观点,谭浩强在Fortran程序设计中说,“简单地说,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这种形式应当是能够被人类和动物感觉器官(或仪器)所接受的。确切地说,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这一观点认为:信息是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而且是能够被感觉器官或仪器所接受的;事物的特征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

4、知识内容是可以传递和交换的;信息的表现形式包括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这一观点着重强调了信息的本质、特征和内容。,什么是信息我国其他学者的一些观点,王吉庆在信息素养论中说,“信息是事物属性与事物间关系的表现,通过信号、消息、情报与数据等形式进行传播与交流,只有当信息的接收者觉得信息具有新内容时,信息才发生作用。”他还认为 “尽管每个人的认识不同,但是关心的都是它的形式和内容,价值与意义,获取、加工处理、传播与表达的方法等”。,王吉庆的观点表明,信息的内容不仅包括单一事物的属性,而且还可以包括多个事物间的关系;信息的表现形式包括信号、消息、情报与数据。信息可以进行传播与交流;信息的作用因人

5、而异;人们普遍关心信息的“形式与内容”、“价值与意义”以及信息应用过程的“方法”。总之,王吉庆的观点突出了信息内容、形式和特征。,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1.普遍性,2.依附性,3.共享性,4.价值性,5.时效性,6.真伪性,7.再生性,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时不有.由于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反映,因此信息具有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西汉就出现了作为消息或信息来理解的“信”字;近代发明的电报、电话也是为了传递信

6、息;现代的网络技术更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便利。因此,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依附性,信息可以借助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数据等载体来表现,即信息的表达必须依附于这些载体。,此外,信息存储也必须依附于特定的物质介质,例如,印在报刊、杂志上的文字、图片等都是存储在“纸”介质上的,因此,也可以说,信息的存储具有依附性。这些存储在物质介质上的信息,借助于不同的传播渠道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因此,信息又具有传递性。,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依附性,因此,信息的依附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的表达(表现)必须依附特定的(非物质)

7、载体;第二,信息的存储必须依附于特定的物质介质,信息的传递还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渠道(也有人将存储信息的物质载体连同它的传播渠道共同称为“媒体”)。,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共享性,信息通过传递和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或者不同时间的同一空间或不同空间共享。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不会象物质和能量那样,产生任何损耗。,例如,人们同时观看同一电视节目,大家得到的信息都是相同的。把这个节目提供给更多的人在不同时间观看,人们得到的信息也还是相同的。信息在共享过程中,与实物共享有着本质的区别。,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价值性,由于信息是一种有别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

8、,因此,合理地运用信息,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或提高生产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运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一些尚未被人们运用的信息,其价值则可能还未被发现或得以体现。由于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不同,因此,信息的价值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有人也将信息的价值性称为“价值相对性”。例如,气象信息对农民和工人的价值就是不尽相同的。,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时效性,由于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因此,某一具体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客观事物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

9、事物的状态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为此,人们总是希望掌握最新的、有用的信息。这说明信息的价值具有时间效应,即信息具有时效性。例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情报类信息,相对于科学结论、事物规律等知识类信息,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真伪性,在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接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可能会使信息偏离事实的真实面貌或本质。第一,由于人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角度不同,人们常常难以一次性获得客观事物的全部信息,产生了“认知伪信息”,例如“盲人摸象”的故事;第二,信息在传递和接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或种种失误,也会使信息偏离事实真相,产生了“传递伪信息”,如“三人成虎”的故事;第三

10、,有人出于某种目地,有意制造假信息,产生了“人为伪信息”,例如,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真伪性,必须说明的是,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伪”信息,就信息本身而言都是真实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信息给人以“伪”的认识。所谓的“认知伪信息”,实际上体现了认知信息的不完整性;所谓的“传递伪信息”体现了传递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性;所谓的“人为伪信息”体现了对信息认知的不对称性或信息应用价值的相对性。,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的主要特征再生性,由于信息的表达和传递都依附性,因此使得信息的加工、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使得信息具有可处理性或再生性,这也使得信息的价值发生变化,进而

11、具有增值性。,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1章第一单元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 3.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4.能用事例说明信息的特征。,本单元提出了“信息”和“信息特征”两个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毫无疑问这些信息知识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知识也是信息素养的基础。,第1章第一单元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发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 2.能够归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第一,这是一条信息能力的要求;第二,“发现和归纳”是需要

12、具有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和方法的;第三,对于是否需要利用信息来解决的问题的确认,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其次,还需要一定的信息常识,最后还必须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第1章第一单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交流讨论,认识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并树立积极、主动利用信息的意识。,通过“交流讨论”,达到“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激发求知欲”的情感目标,最终“形成积极主动”的信息态度目标。,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 “信息”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二、教学难点: 信息的特征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建议,1、学会从不

13、同的角度看问题,3、分析信息事例 认识信息要素,2、从信息的传播过程认识信息,4、阅读讨论教材 分析信息特征,5、分析信息事例 探究信息特征,课时建议:1课时,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建议,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信息的本质角度来理解维纳的定义。,从信息的作用角度来理解香农的定义。,从信息的内容角度来理解钟义信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下定义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千万不能说“信息没有定义!”。,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建议,2、从信息的传播过程认识信息,从信源来看:信息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作为载体。从信道来看:信息的存储介质是物质载体,借

14、助于特定的传播途径构成媒体。从信宿来看:信息对接收者将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或作用。,信息发出方存储介质和传播途径信息接收方(信源) (信道:传播媒体)(信宿),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建议,3、分析信息事例 认识信息要素,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建议,4、阅读讨论教材 分析信息特征,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时不有。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载体,但载体本身不是信息,载体所表达的“意思”才是信息。,共享性:信息可供多人同时、异时;同地或异地实现无损共享。价值性:信息的价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信息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时效性:有些信息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急剧

15、变化。,第1章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建议,5、分析信息事例 探究信息特征,第1章第二单元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内容,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什么是信息技术?,2.信息技术的发展,第1章第二单元什么是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作用,2.信息技术的本质,3.信息技术的内涵,什么是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的作用来看,从信息技术的作用来看,信息技术一般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什么是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的本质来看,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也可以看作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感觉器官功能的技术,即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

16、、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的内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或内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第1章第二单元信息技术的发展,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以“语言的产生”为标志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以“文字的发明”为标志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标志,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标志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以“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 普及”为标志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为标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趋向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多元化: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多学科结合产生更多的交叉学科,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多学科技术的组合。 网络化:各种电子通信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