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6721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说明培训讲学(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 课程方案介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二七年四月,基础教育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战略地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批转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建国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人才优势的压力和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的挑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的,几亿人口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彻底释放,沉重的人口负担尚未真正地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为此,教育必须尽快从规模发展迅速转移到质量提高上,从教育

2、体制机制创新转移到内涵创新上,以实现中国教育发展根本性的跨越。,课程改革决定着国家最基本的公民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是国家教育方针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课程改革涉及到教什么、怎么教等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代表着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课程改革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教育全局发展中的核心创新与攻坚,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3、,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容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

4、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国际比较,(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

5、,1998年),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

6、、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英国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公民 综合学习,法国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

7、,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6)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7)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

8、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其实验情况,(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几个关键环节 (四)实验区取得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409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9.7%。 “十一五”高中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已由精英走向大众。,(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9、的目标:,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理解各科课程标准,指导

10、教师教学;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

11、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使课程进一步丰富、多样化,可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灵活安排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模块的设置,科目内容结构示意,语文 1,语文 5,语文 4,语文 3,语文 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 4,数学 5,数学 2,数学 3,数学 1,数 学,必修,选修系列,数学1:集合

1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系列1 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 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 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选修系列2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概率。,选修系列3 选修3-1: 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

13、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选修系列4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1、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全面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加强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 建立新课程管理制度; 建立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探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

14、验工作,2.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情况,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2006年,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省,2007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0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071号),明确提出:,2010年以前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没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做好高中新课程实施规划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不仅认识要到位,而且责任也要到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与领导。,3、教育部对实验工作的部署,教育部于2005年3月印发教育

15、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 号),从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专业支持、师资培训、高考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1)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教育部成立了由基础教育司牵头、高校学生司、师范教育司、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参加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推进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教育部建立了实验省(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有关信息,研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政策措施,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各实验省(区)实验工作的协调发展。 到目前为止,共组织召开了12次联席工作会议,取得了良好效

16、果。,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省区要成立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在政策、人员、经费、部门协调等方面保障改革能顺利进展。 各省区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省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方案,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制度创新。,(2)建立健全各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机制,教育部组织了专家工作组深入各实验省(区),全程跟踪实验工作,加强专业指导。,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网站,负责收集新课程实验的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情况。同时,介绍改革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覆盖了高中各学科以及部分综合项目研究,日点击量已超过500多万人次。,各实验省(区、市)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系统,完善决策机制。 各实验省(区)要组织专家指导组,深入学校,在课程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全程跟踪指导。,各实验省(区)要加强普通高中教研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以及样本学校的示范作用。,在教育部培训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各省要充分开展大面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