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66882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试特训(八)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试特训(八)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其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研究者进行了如下预实验(每组均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实验分组:甲组:蚕豆叶片100 mL pH为7的0.5% KCl溶液_;乙组:蚕豆叶片_的0.5% KCl溶液黑暗处理;丙组:蚕豆叶片100 mL pH为4.5的0.5% KCl溶液太阳光照;丁组:蚕豆叶片100 mL pH为7的0.5% NaCl溶液太阳光照。制片观察统计每组叶片上的气孔呈现_、半开放、_三种情况的比例。请分析回答:(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_。(2)完成上述实验方案。(3)若在上述

2、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K和Na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复合影响,则还需分别设置用蒸馏水以及_处理蚕豆叶片的两组实验。(4)请以蚕豆叶片、0.5% KCl溶液、蒸馏水为主要实验材料,提出一项进一步研究的课题:_,其中自变量为_,无关变量有_(至少答出三点)。答案(1)探究K和Na、光照、pH等因素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2)太阳光照100 mL pH为7完全开放关闭(3)NaCl溶液和KCl溶液(4)探究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合理即可)KCl溶液的浓度溶液pH、光照、实验前蚕豆叶片的生理状态、KCl溶液的体积、环境温度等解析(1)通过比较四组实验间的差异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

3、有不同种类的无机盐(K和Na)、光照的有无和pH等,因变量为气孔开闭状况,故该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上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2)依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甲组应给予太阳光照,乙组KCl溶液的体积为100 mL,pH为7。(3)探究K和Na的复合影响时需设置K和Na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并将其效果与K或Na单独作用及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4)由0.5%KCl溶液和蒸馏水可配制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以此为自变量,可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结合此前实验可知,无关变量有溶液pH、光照等,此外实验前蚕豆叶片的生理状态、KCl溶液的体积、环境温度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属于无关变量

4、。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请你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本尼迪特试剂、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1)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入_,向B试管加入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2 mL

5、本尼迪特试剂摇匀,放入盛有80100 C热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3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_,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对照组是_。答案(1)5滴蒸馏水(2)A试管中出现红黄色沉淀,B试管中不出现A试管中出现红黄色沉淀,B试管中也出现(3)无水乙醇的有无A、B试管中的颜色变化A试管解析淀粉是非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作用不产生红黄色沉淀;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作用产生红黄色沉淀。本实验的设计是为了探究经乙醇处理后,淀粉酶是否变性丧失活性。若活

6、性丧失,则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若活性不丧失,则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用本尼迪特试剂即可检验。本实验设计要设置对照实验,并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3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可观测

7、的指标是_。(2)找出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的缺陷,并写出改进方案:_。在完成改进方案后,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则_。若_,则_。(3)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时,有同学建议进行定量实验,以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曲线图。该建议中,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4)能否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如能,请写出实验思路,如不能,请写出理由。_。答案(1)单位时间内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2)实验步骤、互换(应该分别调整猪肝研磨液和过氧化氢的pH后,再将两者混合;或应先调pH再加猪肝研磨液);再增加丙试管,在修正后的第二步中加

8、入1 mL蒸馏水,其他步骤与修正后的题述步骤同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3)低(或弱)(4)不能。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解析(1)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用生成物的产生量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量。(2)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溶液和猪肝研磨液混合反应已经开始,则变量的处理就失去了意义,应先调节pH后再将底物和酶混合;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设置空白对照,即增加丙试管,加入1 mL蒸馏水作为对照。(3)所需时间越长,说明酶的活性越低。(4)过氧

9、化氢受热易分解,会影响实验结果。4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1)若乙装置是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_。(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溶液(填NaOH或NaHCO3)。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小时,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移动4 cm。(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溶液(填NaOH或NaHCO3)。将两装置放在_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移动1.5

10、cm。(4)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_移动_cm。答案(1)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2)NaHCO3右(3)NaOH黑暗左(4)右5.1解析为防止装置自身的物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对照组中应用死亡的植物代替正常生长的植物;该实验是通过测定氧气的变化来反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故其他气体的量应该固定不变。在测定净光合速率时,需要碳酸氢钠为其稳定地提供CO2,在测定细胞呼吸时需要用氢氧化钠将装置中的CO2固定为0。光合作用使装置中的氧气增加,气压增大,故液滴应向右移动,细胞呼吸过程中,装置中的氧气减少,气压减小,液滴应向左移动。实际光合强度应为净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之和,故实际光合强度(40.5)(1.50.1)5.1 cm。5某人拟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较低和较高氧气浓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方案。材料用具:玉米幼苗3株,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含植物生长的全部必需无机盐离子),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维持CO2含量在大气水平),培养装置,照明灯,O2发生器等。实验步骤:组装培养装置并编号为甲、乙、丙。培养装置除规格满足实验需要并方便添加物质和取样分析外,还应_。向甲、乙、丙中分别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