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6409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山东省QC成果)教材课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控制,菏建华英嘉园,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索艺”QC小组发布人:李瑞芹二O一二年五月,目 录,一、概述 二、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和选题 四、现状调查: 五、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论证: 六、原因分析与要因确认: 七、对策制定 八、实施对策 九、效果检查 十、巩固措施: 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目 录,一、概述: 棚模是周转模壳的更新换代产品,解决了周转模壳强度低、施工工艺繁琐、拆模困难、延长施工工期、破损率偏大等具体问题,该结构既具有安全性,又具有经济性和美观性,具有良好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中富德林华府1#地下车库及商业楼位于菏泽市区内,棚模密肋楼盖

2、结构,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6000m2,共使用棚模11000个,棚模规格为900900500mm,于2011年2月15日开工,2011年8月31日竣工。,二、 小组概况1、小组简介,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时间:2011年2月15日,3、近两年获奖情况,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时间:2011年2月15日,“索艺”QC小组获奖证书,4、活动计划,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时间:2011年2月15日,三、选题理由和选题,制图人:韩英鹏 制图日期 2011年2月15日,四、现状调查:,为确保棚模密肋楼盖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工期,减少返工浪费,2011年2月18日,由技术负责人韩英鹏带领QC小组成员及施工班组长对正

3、在施工的工程样板间进行了调查,通过查阅自检记录、施工记录及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共收集到200条信息,根据现场实际存在的情况及调查获得的200条信息,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得出区格板中棚模平整度、区格板内棚模顺直度等5大类问题,详见频数表和排列图下:,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2月20日,根据上表检查情况绘制排列图如下:,区格板中棚模平整度 区格板内棚模 棚模安装位置 区格板中棚模周边 棚模间距 顺直度 和柱周边实心部分 尺寸 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缺陷排列图,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2月20日,2、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2月28日,由排列图

4、直观可见,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区格板中棚模平整度和区格板内棚模顺直度,其累计频率为83.3%,属A类因素,应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控制对象。 五、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论证:,1、确定目标 :,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2月25日,六、原因分析与要因确认: (一)原因分析 QC小组围绕调查结果,对可能造成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缺陷的原因,从“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即:从“5M1E”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10个末端因素,并采用关联图形式表达如下:,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3月5日,关 联 图,(二)要因确认 针对上述10条末端因素,小组通过分析,到现场进行调查、测

5、量,逐一确认,列出了要因确认表:,要 因 确 认 表,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日期:2011年3月5日,注:要因: 非要因:,结论:由现场调查可知,棚模进场材料把关不严、施工方案不合理、技术复核不到位3个末端因素是我小组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七、对策制定 针对导致影响棚模密肋楼盖施工质量的3个要因,小组成员针对要因广泛地提出对策方案,对提出的对策进行了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时间性的分析评价,针对确定的对策,结合要因确定时的判别标准,设定了实施对策要达到的目标,制定了实施措施。 根据“5W1H”的法则,编制的对策表如下:,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日期:2011年3月10日,对 策 表,八、实施对策 实

6、施一:提前确定可靠厂家,安排专人负责进场验收,按规范进行抽样检验。 1.为保证棚模底板间不产生漏浆和跑浆、棚模侧边的顺直度和肋梁的截面尺寸,就必须保证进场棚模的规格尺寸符合要求,安排专人对进场棚模进行尺量检查验收,板底平整度和长宽尺寸超出允许偏差的一律退场。 2.每一批进场的棚模按规范要求进行承载力、抗冲击性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方可使用。 效果验证:所有进场的棚模规格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承载力、抗冲击性检验符合规范要求。,棚模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实施二:确定经济合理的模板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的砼浇筑方法。 1、合理设置架体的立杆和斜撑。 模板方案的编制,依据模板支架的轴心受压进行受力分析,以减少

7、架体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发生。模板立柱放置于肋梁交接处,在托板底部框架柱的四周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保证了架体的稳定性,见图一和图二:,图一:模板立柱位于肋梁交接处 图二:模板用架体,2、确定支模使用棚模底“全铺法”方案 棚模密肋楼盖模板支设方法,按照传统工艺采用条铺法,使用的竹胶板数量少,主肋梁底需增加支架立柱 ,竹胶板摊销次数为零,模板平整度较难掌握。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将模板体系进行优化,采用“全铺法”,见图三:,图三:棚模底全铺法,若在施工现场,发生意外而导致棚模发生破损,当棚模破损不大时,为不影响砼的正常浇筑,采取填充河砂来补救,以免影响砼浇筑进度,补救方法见图四:,图四:已安装好的棚模破损

8、解决示意图,3、棚模底粘贴海绵条检查棚模底的平整度,降低棚模底板间缝隙超差率,在此基础上,安装棚模前先在竹胶板上粘贴海绵条,以降低该项质量通病的发生率。4、肋梁由中间向两边分层浇筑。 为防止棚模受测压力过大而倾斜、移位和破损等情况发生,必须分段先进行二分之一梁高的浇筑,后进行上层砼的浇筑。主肋梁截面大,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因由一侧向另一侧浇筑,会发生棚模移位和变形的现象,因此,必须从中间向两侧进行浇筑。效果验证: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棚模破裂机率减少至1%;有效的降低了事后人工剔凿的费用,底板间隙符合规范要求, 浇筑后棚模无破裂,棚模底板平整度合格率达到95%。,棚模侧边顺直度合格率达到97.5%

9、。实施三:精确定位,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利用经纬仪精确确定轴线,在竹胶板上弹肋梁轴线,棚模的放置以肋梁轴线作为平面控制依据,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侧移,棚模用铁钉控制,也以肋梁轴线作为位置,依据,保证棚模安装的工程质量,见图五:,图五:棚模的放置位置及固定棚模示意图图 图六:安装合格的棚模,2 、对模板支架做全面的检查,做好整改复核工作: 针对棚模密肋楼盖模板体系我QC小组无成功经验,在模板工程完成后 ,由技术员及架工班长对模板支架、架体拉结点做全面的安全性检查,通过检查整改的交替进行,直至整改合格无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砼的浇筑,安装合格后的棚模见图六:,效果验证:模板体系稳定性不足发生率为0,棚模

10、顺直度、轴线位置合格率达到97.5%。,九、效果检查 (一)效果检查 通过小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实施完成了课题确定的全部对策措施,拆除模板支撑后的棚模密肋楼盖见图七:,图七:拆除模板支撑后的棚模密肋楼盖,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日期:2010年5月25日,经监理、建设和施工单位共同对该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如下:,现场检测的结果与对策实施前 对策实施前后质量状况对比表 对比如下表:,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日期:2010年5月25日,即:施工质量从活动前合格率85%提高到了97.5%。应用柱状图表示活动前后的质量合格率,与活动目标值的对比状况如下:,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

11、9月30日,8 5%,96.5%,97.5%,实施对策前 活动目标值 实施对策后,(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比较成功地运用了棚模密肋楼盖施工技术,合理施工方案的选择,节约了人工和机械的消耗量,减少了大量的返工,经测算,扣除小组活动经费5000元,共节约16.5万元,缩短了工期20天。 1 、节约的模板材料费:肋梁底模材料费(无法 进行再次摊销,一次性投入);26000平方米0.570元/平方米=9.1万元 2 、节约的棚模安装人工费;200001元/平方米=2.0万元棚模破裂,砼塌落,剔凿砼人工费:200001%300元/个=6.0万元 3、扣除小组活动费用: 0.5

12、万元 合计节约:9.1+2.0+6.0-0.5=16.5万元,2、社会效益: 棚模密肋楼盖结构施工工艺是一项新型施工技术,我们小组技术攻关活动取得的成果,不仅仅是解决了集团在棚模密肋楼盖结构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这项新技术,本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这项技术的普及, 在节能、环境保护、施工速度、降低造价、降低施工耗能、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效益。,十、巩固措施: 这次的QC小组活动,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使棚模密肋楼盖结构的整体质量,达到了国家施工规范的相应标准。为防止问题再次发生,我们已把这次活动的对策与措施编写成棚模密肋楼盖结构施工工法,并经集团总工批准在全企业范围

13、内推广,该工法荣获山东省建筑业2011年度省级工法,编号为LEGF-70-2011。,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 (一)总结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全体成员提高了质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新的QC知识,增强了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自我评价打分见下表。,小组活动自我评价表,制表人:李瑞芹 制表日期;2011年9月30日,小组自我评价雷达图,制图人:李瑞芹 制图日期:2011年9月30日,(二)下一步打算 1、 进一步加强小组成员QC知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小组成员的个人能力和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到更高水平。 2、 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为争创“泰山杯”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14、增进了项目部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使项目部施工人员在技术和管理上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继续运用QC的全面管理理论,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质量通病。 3、将搞好装饰细部,打造精品工程作为本小组下一个活动课题,并在集团内注册。,发布完毕! 谢谢大家,请各位专家指导!,pOXLp7v0djZKylHSJr3WxBmHK6NJ2GhiBeF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Ls

15、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s02Gsh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s02dLPqafkFGlzcvv2YiRQYHbhR8AI1LKULh3xvjDzkEAMGr8xbwF1bH1oIM30E7x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