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6400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X 页数:452 大小:1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52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52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52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52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课件讲课稿(4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一、中医儿科学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一)最早的儿科文献 1 四千年前,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记载“贞子疾首”。 2 马王堆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婴儿病间(痫)方”,用雷丸药浴治疗,又记载了“婴儿瘛”的病证。,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3 黄帝内经 (1)提出儿科范围的划分少小科由来 (2)小儿体质特点 (3)关于胎病方面 (4)关于儿科病诊法及预后判断 4 儿科医案的早期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西汉仓公(淳于意)诊籍25则医案。三国志华佗传载华佗以四物女宛丸治疗2岁小儿下利病。 5伤寒杂病论未曾专论儿科,但所建立的脏腑论杂病、六经论伤寒的辨

2、证论治体系,对后世儿科临证体系建立的影响。,(二)扁鹊为小儿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三)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 中古巫方所作,四库全书颅囟经提要所说:“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以上皆无此名,至宋艺文志始有师巫颅囟经二卷”,因此“疑是唐末宋初人所为”。书中提出了“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本书对于钱乙等后世儿科医家有深刻的影响。,二、中医儿科学形成期(隋宋),1 隋唐时期,太医署内有“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儿科系”。 2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当时最完备的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论及小儿疾病6卷,255候。 3 孙思邈的备急

3、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 重视小儿养育,如怀妊逐月养胎,小儿出生拭口、洗浴、哺乳、衣着等保育护养方法 。,4 北宋钱乙“儿科之圣” 小儿药证直诀: 明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儿科诊断学,四诊中尤重望诊:面上证、目内证。 儿科辨证学,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纲领 :肝主风、心主惊、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在此第一层次辨证之下,又以虚实辨证作为第二层次辨证,再以兼证(寒热、表里、痰食等)作为第三层次辨证。 治则治法,提出了五脏虚实证的补泻治则。 方药运用,适应儿科特点,创134方。,5 其他: 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寒凉法,钱乙为之写序。 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为儿科痘疹温补学派的创始者

4、。 南宋刘昉等编著的幼幼新书: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烧灼法断脐预防破伤风。,三、中医儿科学发展期(元解放前),1 金元四大家 2 元代曾世荣活幼口议活幼心书:对疳积和惊风的贡献。创琥珀抱龙丸等。 3 明代医家 薛铠、薛己父子著保婴撮要 鲁伯嗣著婴童百问 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万全,字密斋,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秘传片玉心书等多种 。 “育婴四法”: “一曰预养以培其元,二曰胎养以保其真,三曰褥养以防其变,四曰鞠养以慎其疾。预养者,即调元之意也;胎养者,即保胎之道也;褥养者,即护产之法也;鞠养者,即育婴之教也。”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三有余、四

5、不足学说。 治疗方面,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对病证的认识 :,4 清代医家 夏禹铸幼科铁镜重视小儿望诊和推拿疗法 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一部重要的麻疹专著。 陈飞霞幼幼集成:指纹诊法、八纲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归纳了小儿的生理特点。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四、中医儿科学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掌握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标准。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 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4.乳牙萌出时间、恒牙萌出时

6、间及数目正常值 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千金要方序列第五“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hai,婴儿的笑声)笑和(唱和,和答)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覆;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 一听二视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一岁娃娃会走路 二、变蒸学说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 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以后在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均有专门论述。,第四节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1 含义: 2 历史文献: 灵枢

7、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颅囟经病证:“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薄,腠理开疏” 小儿药证直诀:“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吴鞠通“稚阳稚阴” 学说,3 主要表现: 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 脾常不足:脾胃薄弱,易运化功能失常 肾常虚:肾气未盛,气血未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充盛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的含义:高度概括了阳生阴长的过程,发育迅速,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对水谷精气的要求格外迫切。 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说明生机旺盛 河间六书“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说明病理情况下,易从热化火。 吴

8、鞠通等认为“古称小儿纯阳,谓其未曾破身耳”,是道家说法。提倡稚阳稚阴,批判把纯阳认为阳气有余的观点 。 纯阳盛阳阳气有余有阳无阴阳亢阴亏,二、病因特点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中胎产损伤为小儿所特有。七情病证少。外感及脾胃疾病比例高。 (一)外感六淫: (二)饮食内伤:饮食不当、饮食不洁、偏嗜 (三)胎妊期因素:胎惊、胎弱、胎寒、胎热、胎黄、胎毒 等 (四)意外因素 (五)禀赋因素,三、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 发病容易 肺常不足,呼吸系统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 。 脾常不足 ,小儿脾胃疾病为多 。 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 。 肝常有余,易引动

9、肝风,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心神怯弱,心火易动、易发惊惕、烦躁惊乱、神志昏迷。 时行疾病较多见,如麻疹、奶麻、丹痧、暑湿、小儿麻痹症等。,2 传变迅速 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易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如外感风邪:感冒肺炎喘嗽实证心阳虚衰 阳气暴脱 ; 泄泻: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的实证 暴吐暴泻,津伤液脱的伤阴虚证 。 易寒易热:稚阳稚阴 易向两极转化 指疾病过程中,疾病性质转变之快。如风寒之邪可迅速化热传里,变为里热证 。急惊风在实热证时 ,转瞬出现气阳外脱之虚证。,(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

10、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景岳全书小儿则:“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可比。”p16 生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病 理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理,盖肝之有余者,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 脾常不足者,脾司火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曰不足。不足者,乃谷气之自然不足也。 心亦曰有余者,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 肾主虚者,此

11、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 肺亦不足者,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 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第五节 小儿诊法概要,重视望诊,四诊合参 。可辨小儿寿夭育婴秘诀 一、望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 1望神色 通过观察小儿目光、神态、表情、动态、语言反应等方面,观察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了解五脏精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及预后。 面部望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五色主病,青色主寒、主痛、主瘀、主惊、主风、主积。 红色(或赤色)主热、主痰、主惊悸。 黄色主虚(脾虚)、主湿、主疳、主疟。 白色主寒、主虚(肺虚)、主吐泻、主疳。 黑色主寒、主惊、主中恶,为恶候。 “面赤为风热,面青惊可详,心肝形见此,脉证辨温凉,脾怯黄疳积,

12、虚寒晄白光,若逢生黑气,肾败命须亡” 幼科发挥 观面部五色歌,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五部配五脏,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证治准绳幼科中对五脏配五部加以补充: “左颊属肝,东方之位,春见微青者平,深青者病,白色者绝”,“右颊属肺,西方之位居右,秋见微白者平,深白者病,赤色者绝”,“额上属心,南方之位,火性炎上,故居上,夏见微赤者平,深赤者病,黑色者绝”,“鼻上属脾,中央之位,故居中而四时见,微黄者平,深黄者病,青色者绝”,“下颏属肾,北方之位,水性润下,故居下,冬见微黑者平,深黑者病,黄色者绝”。 幼幼集成面部形色赋, 互参,2 望形态 观察病儿的形

13、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推断疾病性质 。 形体: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 姿势动作:喜俯卧/仰卧、项强肢搐、两手捧腹等。 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虚实寒热:肺热,则手摇掐眉目鼻面,心热,合面睡,上窜咬牙,口中气温;肾气不足则下窜” 腹痛肿胀诸症:小儿腹痛体瘦,面色晄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思饮食,和呕利撮口,此脾土虚而寒水所侮也。若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睛光,或多睡恶食,或大便酸臭,此积病也。,脑积水,落日眼,小颅,呆小儿 小老儿,3 审苗窍 根据口、舌、目、耳、鼻及前后二阴,推测脏腑情况。 (1)舌: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 舌体:木舌、重舌心脾火热 弄舌惊风先兆、病后心气不足、先天愚

14、型 吐舌心经有热 舔舌脾经伏热 地图舌 (2)目:黑睛 、眼睑、白睛 、瞳孔的变化。 小儿药证直诀肾虚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面色晄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 露睛,小儿药证直诀目内证“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目连眨也,目直也,若得心热则搐”。 (3)鼻 (4)口:口角流涎胃热或脾寒不能固摄; 小儿药证直诀: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 区分口疮、鹅口疮 、麻疹粘膜斑 、痄腮、发颐。 睡中齘(xie)齿,多属胃热、食积或虫积。牙龈溃烂黑腐为“走马牙疳”。 喉痧、白喉,(5)耳:察耳

15、的外形是判断小儿体质强弱的一个标志。 “肾虚则耳薄”;耳背络脉隐现,耳尖发凉,兼壮热多泪,常为麻疹之先兆;痄腮表现。 (6)二阴:水疝,狐疝。下焦湿热、尿布皮炎。 4 辨斑疹 5 察二便 :量、形状、颜色、气味。 泄泻色淡如注,且多为泡沫,为感受风寒外邪。 夏季泄泻,色兼黄绿、气臭,多为暑热熏蒸。 小便色深红或呈褐色,为下焦热盛或阴亏内热; 尿混浊如米泔,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调; 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为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表现。,6 察指纹:颜色和形状。 岁,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病理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纹直为热,纹曲为寒,纹多为热,纹少为寒,

16、鱼刺状为惊风,水字状为肺风痰咳,乙字状为食厥、慢脾或伤食下痢;曲虫状为疳积,透关射甲为疾病危重。 幼科发挥三关脉纹变见歌,活幼口议,鱼刺形,水字形,乙字形,蛇形,透关射甲,幼幼新书,流珠形,针形,水字形,鱼刺形,乙字形,二、闻诊: 语言声、啼哭、咳嗽、呼吸及嗅气味。 幼科发挥原病论“闻者,听声知其症也,假如肝病则声悲,肺病则声促,心病则声雄,脾病则声缓,肾病则声沉,此属于脏。又大肠病则声长,小肠病则声短,胃病则声速,胆病则声清,膀胱病则声微,此属于腑,是乃闻而知之也。” 三、问诊 幼科发挥原病论“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好食热则内凉,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问年龄、病情、个人史。十问歌 问寒热:恶寒,发热,湿热,夜间发热。 汗:部位、时间、量、加剧和缓解。汗后感觉。 头身: 二便: 饮食: 睡眠: 个人史:胎产史,四、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采用一指定三关,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一般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