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6361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红寺堡朝阳小学 郭长德课标研究: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是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阅读教学要在中段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阅读要求,以篇的训练为重点,注意教给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要“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课标的目标与内容为“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要落实“课标”的目标要求,就得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突出学段的教

2、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是知道了作者“写了什么”,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则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借鉴作者是“怎么写的”,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可以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入手,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阅读以记事为主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记叙要素和线索,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分析中心句、重点语句体会、分析议论句、抒情句体会、分析描写人物的主要事例体

3、会、分析主要事件体会等。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状况。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薄,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

4、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因而在相对时间里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2、阅读中学生感悟不深,浮于表面的东西容易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到。3、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

5、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2)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

6、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师:(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生:读并回答问题。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

7、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三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生:()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设计意图: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

8、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生: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师: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师:对老班长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生:小组合作学习,划出相应的词句,并说出其含义。A 外貌描写:(第2 8 21 22 23 28 段)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

9、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 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

10、 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生:小组展示。师: 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 (反面衬托) 师:(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师:指导学生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生: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思考1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思考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

11、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设计意图: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三、扩展与延伸. 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外阅读的知识,进一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四课外作业作文片段训练: 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 语言描写 “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