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6361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细胞与能量、酶试题 浙科版必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三单元细胞的代谢第1讲细胞与能量、酶(时间:45分钟)A组基础演练1下列反应属于吸能反应的是()。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C甘油的氧化分解D硝化细菌氧化氨的过程解析吸能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产物的势能高于反应物的势能。A、C、D中的反应物的势能都要比产物的势能高,故为放能反应;而B项中氨基酸的势能要低于蛋白质的势能,故为吸能反应。答案B2(2013浙江宁波八校期初)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B蔗糖酶能使蔗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水解产物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ATP,并用于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分裂等

2、各种生命活动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解析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二者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碳反应中将三碳化合物转化为糖类。酶的形成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3图示为生物界能量转换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B发生在动物细胞中,且条件是细胞中ATP较多时C对于能量代谢来说,属于能量的释放和转移D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O2的固定和胆固醇的吸收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AT

3、P中的化学能又可通过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有机物(葡萄糖)中,葡萄糖再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多糖,从而将能量转存在多糖等有机物中。同理,多糖可通过水解形成葡萄糖,然后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移到ATP中,指ATP可以通过水解释放出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供各种需能的生命活动利用。磷酸肌酸转化成ATP的条件是细胞中ATP较少时。答案C4如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催化特性在温和条件下进行A B C D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加酶的反应最先到达平衡点,加入Fe3的反应次之,未加酶的反应速度最慢。对三条曲线处理因素的分析可判定,本题考查的是酶

4、的高效性,同时也体现了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具有催化作用。答案C5(2013浙南、浙北)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abcd淀粉溶液2 mL蔗糖溶液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37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将c倒入a,将d倒入b37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 mL37 恒温水浴2 min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唾液淀粉酶属于无关变量B应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C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D第步操作可以省略解析本实验为验证实验,实验方案设计为底物不同酶相同。即自变

5、量为底物,包括酶量、反应温度、pH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第步操作可以省略;本实验需要对产物进行检测以确定底物是否被酶催化水解,故用还原糖检测试剂,但需要80100 水浴加热。答案B6(2013浙江宁波期末)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它们是清水、质量分数为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使溶液浑浊)和碘碘化钾溶液鉴别样品,实验方法和现象见下表。据此判断样品甲、乙、丙、丁依次是()。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甲乙丙丁四种样品各取1 mL分别滴加碘碘化钾溶液23滴后观察不变蓝不变蓝不变蓝变蓝四种样品各取1 mL分别滴加三氯乙酸34滴后观察浑浊无变化

6、浑浊无变化再取丙、丁样品各1 mL混合37 保温100 min,加碘碘化钾溶液23滴后观察不变蓝A.清水、淀粉、蛋白酶、淀粉酶B蛋白酶、清水、淀粉酶、淀粉C淀粉酶、蛋白酶、清水、淀粉D淀粉酶、清水、蛋白酶、淀粉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定。加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丁为质量分数为5%淀粉溶液;加三氯乙酸无变化说明乙为清水;在丙、丁混合液中加碘碘化钾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则丙为淀粉酶溶液,B正确。答案B7(2013宁波模拟)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 mL浆糊,再各加入2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振荡后

7、,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 、35 、100 下约5 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本尼迪特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实验步骤不正确温度设置不合理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C和正确 D都正确解析在不同温度处理前,不应让底物与酶混合;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应高于唾液淀粉酶,故35 并非该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本尼迪特试剂需水浴加热方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故本实验不宜采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淀粉水解状况(宜用碘碘化钾溶液)。答案D为验证酶的专一性,采用的最佳实验方案是()。选项等量的底物分别加入等量的酶分别加入

8、等量的试剂a组b组A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糖酶本尼迪特试剂B蔗糖麦芽糖蔗糖酶本尼迪特试剂C淀粉蔗糖淀粉酶本尼迪特试剂D淀粉蔗糖淀粉酶碘碘化钾溶液解析A选项中,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使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a、b两组都会有红黄色沉淀生成。B选项中,蔗糖虽然没有还原性,但是被蔗糖酶水解后会有还原糖生成,因此也不合理。D选项中,淀粉可被淀粉酶催化水解,因此,反应完成后,a、b两组都没有淀粉存在,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也不合理。C选项中的淀粉和蔗糖都不具有还原性,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淀粉水解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因此可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答案C8如图表示ATP水解产生ADP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9、中A表示_,P代表_,如果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_(物质)基本结构单位的一种。(2)图中为_,其中蕴藏着_。(3)图中为_的过程,其作用是_。(4)图示过程中未标出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催化该过程的酶与催化ATP再生时的酶_(是、不是)同一种酶,在高等植物细胞内ATP在_部位生成。解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ATP的结构及生成部位,掌握ATP的结构及产生途径,准确获取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由ATP的结构简式可知,A为腺苷、P为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形成RNA的原料。(2)高能磷酸键中蕴藏大量能量。(3)高能磷酸键水解时,可释放大

10、量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4)在水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催化ATP水解与生成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中ATP的生成部位有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溶胶和线粒体。答案(1)腺苷磷酸基团RNA(2)高能磷酸键大量化学能(3)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水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溶胶和线粒体9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二、实验步骤步骤试管编号abcde加入试剂3%H2O22 mL3%H2O22

11、mL3%H2O22mL3%H2O22mL2mL H2O设置反应条件常温常温常温0 常温蒸馏水FeCl3溶液肝脏研磨液煮熟的肝脏研磨液肝脏研磨液剂量2滴2滴2滴2滴2滴观察气泡产生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试管是_号,原因是_。(2)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 水浴,重复实验,气泡产生最多的试管是_号。(3)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从所给的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4)假若ab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实验组设置的不科学的是_号,主要违背了_原则,应如何改进?_。(5)假若要证明

12、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解析(1)由于酶在适宜条件下具有高效性,因此c试管产生气泡最多。(2)90 时酶活性丧失,加FeCl3溶液的b试管在高温下产生气泡最多。(3)b、c两试管加了催化剂而实验现象却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应该是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4)d试管的设计存在两个变量,即温度和酶的活性,将0 改为常温即可。答案(1)c酶在适宜条件下具有高效性(2)b(3)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合理即可)(4)d单一变量将0 改为常温(5)再增设两组实验,分别编号为f、g,实验处理方法同c组,只是将滴加肝脏研磨液

13、分别改为加入马铃薯泥和高温处理过的马铃薯泥(对g组设置可不作要求)B组能力提升10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合成和利用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B过程和过程所需的酶和场所不相同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相等、形式相同D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解析A项中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两者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B项中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的场所是全身各细胞的需能部位;两者所需的酶也是不同的,为合成酶,为水解酶。C项中过程中的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而过程中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答案C11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B曲线作为对照实验C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解析本实验要探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不加化合物P的为对照组;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的反应速率比曲线的大,说明化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