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558937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系 向安宇 20052767蘩漪形象的另一种解读摘要:存在是无意义的,意义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理由。蘩漪的存在原本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存在,因为她是一个可以替代的存在,因为她的存在只是一种象征,一种身份。她的存在只是作为周朴园的妻子,周冲的母亲的存在。这种存在没有意义,她可以不是蘩漪,蘩漪也可以不是她。换句话说,任何人都可以是周朴园的妻子周冲的母亲,而不一定是蘩漪。我们可以说,蘩漪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是蘩漪。只是蘩漪恰好占据了这个位置而已。如果蘩漪没有占据这个位置,那蘩漪有是谁?作为身份的存在是无意义的。蘩漪与周萍的乱伦之恋,正是对这种无意义的一种坚决的抵抗。是对生命的原始的本质的一次冲刺

2、。但是她的这种抵抗有着不彻底性,她追寻生命的意义,却又迷失在了生命的意义中。关键词:蘩漪 雷雨 意义 存在 身份 “他人”很早以前第一次接触雷雨,当时就很震动,但是那种震动,是出于感情上的震撼,是在看完剧本后心情激荡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是刚刚从波涛汹涌的海上死里逃生之后的心有余悸。而现在去看雷雨,虽然依然为了雷雨中强烈的情感所左右,却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本文就是对蘩漪形象另一层面的纯理性解读。或者说,是哲学层面的一种解读。笔者并不是要用某一哲学流派的观点或者是某一哲学流派的方法论来分析蘩漪形象,也无意用某种范式来解读蘩漪。笔者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对意义的思考出发,对蘩漪进行解读。雷雨是

3、一出悲剧。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对意义的公然冒犯,是将有意义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毁灭给人看。悲剧所表现的恰恰是无意义。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意义,来源与什么?首先我们可以说,意义是基于生命的,因为如果生命不存在了,那么意义就失去了价值,失去价值的意义就成为了无意义。我想问:生命的本身是有意义的么?若有,那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的意义对我这样一个独立个体来说又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的存在有何道理?生命只是一次单调的循环。生命的意义就像四季的交替,就像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这样一种循环本身是无意义的。生命的产生,只是几种化合物的组合。其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乃至于万物生长、风雨兴作、星辰运行,

4、都只是规律而非意义,而规律本身并不是意义。意义是什么?意义只是人类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制造出来的东西。植物、动物、或者石头、土壤,它们是不会思考意义的。存在本身是无意义的,其所有的意义都是人类自以为是地以自我为中心而强加的。如果存在是基于人类自身所编造出来的“意义”,那存在就是毫无价值的。既然如此,那么人类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人类自身只是自然规律中可怜的一环。人类无法改变规律分毫,当人类走向最终的寂灭之后,规律依然存在并正常运转。可怜的人类啊,只是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蘩漪,背负着周朴园妻子和周冲母亲这样的身份,但是她却无法

5、接受作为这样一种身份的存在,她强烈地需要做她自己。作为周朴园妻子和周冲母亲的这个身份,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笔者有必要对这样一种身份做一个阐述。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放养倌,有人问他:你放养干什么啊?他说:羊长大了可以生小羊,小羊长大了可以卖,卖了羊可以娶媳妇。 那人又问:你娶了媳妇干什么啊?他说:娶了媳妇可以生小孩。那人再问:为什么要生小孩啊?他说:生了小孩,小孩长大了可以放养,他放养又可以娶媳妇,娶了媳妇又可以生小孩放养大多数人看到这个笑话都会觉得滑稽,会嘲笑羊倌的无知。然而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沉醉在这样一种单调的、重复地的、可笑的而且毫无意义的循环中。现在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是这样教育小孩的

6、: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的学校,这样将来才能考个好的学校。然而这一命题,继续问下去就会发现它的可笑。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考个好的学校。考个好的学校是为了什么?答: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找个好的工作是为了什么?答:是为了有个好的生活。有个好的生活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能娶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娶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能有个优秀的下一代。你优秀的下一代将来干什么?答: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考个好的学校。这样的循环,岂非同羊倌的生活是基于同一个逻辑的?有人会对上述问题和回答提出异议。比如有人会说:“我娶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是为了有个

7、优秀的下一代啊!”可是真实情况是:毫无例外地,每个人在准备结婚时都会考虑到下一代。对方是不是有遗传病?对方的残疾会不会遗传到下一代?对方的工作是否有利于小孩的成长?对方能否给小孩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对方的家长会不会帮忙带小孩?几乎所有的男人和女人,特别是女人(当然那些毫无责任心的家伙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外,我们讨论的是大多数人)在择偶的时候都会为了下一代考虑。甚至有的人,在择偶时候唯一考虑的就是下一代。我还可以提出一些佐证,比如男人对女人身材的期望大多是大胸翘臀的,而胸和臀恰恰是一个女人生育能力的特徽。在如父母在催促子女成婚的时候,最多的理由就是想抱孙子。很多的人年轻时候享受着父母为之付出一切,

8、奋斗多年就是为了结婚,结完婚有了小孩之后又开始拼死拼活为了小孩,小孩长大了又奋斗多年结婚,有小孩后又为了小孩拼死拼活这样的循环下去,血脉固然得到延续,然而对于个人,这样的循环意义何在?让我们回到蘩漪的话题上来。作为周家太太的蘩漪,正是处在这样一种可悲可笑的循环的链条上得不到解脱。如果蘩漪真的就安逸在这样一个位置上,那蘩漪就不能成为本文要解读的对象了。蘩漪是不安分的,她是不愿意在这种可悲的循环中沉沦的。有一个哲人曾经感叹:为什么我出生的时候是原创,怎么死的时候就成了拷贝?如果蘩漪不反抗,那么蘩漪就只是大家族太太这个身份的一个拷贝,蘩漪就不再是她自己,蘩漪可以是任何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是蘩漪。换句

9、话说,任何人都可以是周朴园的妻子周冲的母亲,而不一定是蘩漪。蘩漪之所以是蘩漪,只是因为蘩漪恰好占据了这个位置而已。如果蘩漪没有占据这个位置,那蘩漪有是谁?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我本不希望的选择。蘩漪处在周家太太这个身份上,背负着这样一个名分,迫不得已要接受“他人”的干预。周朴园在戏中有两句台词:“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蘩漪处在封建大家庭的太太这样一个身份,没有一点自由,即使在孩子面前她也

10、做不回自己,而是必须做出服从的榜样,她时时刻刻都要服从于“周家太太”这一社会身份。周朴园自认为“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是绝不愿叫任何人说透明一点闲话的。”这句话虽然不是对蘩漪说的,但是可以想见周朴园一定也是这样要求蘩漪的,要不叫“任何人说一点闲话的”。 蘩漪就是这样时时处在“他人”言论中,为“他人”而活,最终被“他人”所同化,于是最终可以从蘩漪身上看到千千万万个“他人”,又可以从千千万万个“他人”那里看到蘩漪。如果真的是这样下去,那么蘩漪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周家太太。但是蘩漪没有消失,因为蘩漪反抗了。蘩漪在剧中说:“我不是周

11、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笔者认为这种反抗不是一种阶级的反抗。在序中,作者曹禺说有的人追问此剧是否是“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了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打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家庭和社会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从作者创作的本意来看,他要发泄的是愤懑,而塑造的是人物形象,也并非要对旧的社会进行批判。因此单从阶级的反抗来分析蘩漪的反抗,笔者认为是不对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蘩漪的乱伦,是对无意义的坚决地宣战。这种反抗,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任

12、何阶级的。因为蘩漪之所以反抗,是因为她找不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因此努力挣脱这个身份,摆脱这种无意义的存在。她不是诗人,于是她选择了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她的乱伦之恋正是她“向暧昧的世界无意义性的边界发起的最后一次冲击”(笔者按:刘小枫语,出自其诗人自杀的意义,原文是“一般人的自杀是向暧昧的世界无意义性边界发起的最后冲击”)。于是从这一层面来说,蘩漪是一个敢于向存在的意义发起冲击的斗士的形象。她敢于追寻生命的意义。在她身上体现出一种“原始的野性”,她身上表现出了一种生命的张力。但是雷雨中人物的复杂性远不止如此。有的人认为蘩漪是一个娜拉式的人物,但是蘩漪的反抗远不如娜拉来得彻底。蘩漪没能走出家庭,没有能和“周家太太”这个“他人”眼中的身份彻底决裂。她在对待周冲向四凤求爱的态度上,也是在用封建的婚姻标准去评判,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她与周萍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了过分的依附,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是独立的丧失。当然蘩漪的局限性也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因为蘩漪知识所限,她是“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因此她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这也注定她在反抗的过程中无法彻底摆脱身上封建的因素,无法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