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558800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知识点必 修(一)政 治 文 明 历 程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奴隶社会:夏、商、周 (早期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皇权和相权(君主专制) (秦朝清朝时期) (前提、基础) 中央和地方(中央集权) 选官、监察、谏议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知识要点】一中国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1夏朝: 时间:公元前2070年权利制度:公共权力、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商朝: 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b)、殷(yn)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 内

2、服:王畿(j)(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内服与外服关系:支配与被支配,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特点: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西周: 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封建制度: 分封制: 含义:封邦建国 目的:巩固王权 对象:同姓亲族为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殷商降族。 封国:晋、卫、燕、鲁、齐、宋 内容:土地、人口、武装、物资 作用: 积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消极: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不断疏远,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宗法制: 含义:周人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制

3、度。 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了维护分封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长子) 内容:大宗和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既是家族等级,又是政治隶属。相对的 作用: 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礼乐制: 含义: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周礼) 实质:维护等级秩序三者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尚未形成权力的高

4、度集中。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1背景: 政治上:秦的统一 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理论上:法家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特征:权利的高度集中: 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皇帝3措施: 建立皇帝制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律令、图籍,并负责检查百官太尉:军事三者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在地方设立郡县制(春秋时已有):郡:郡守郡丞郡尉县:县令县丞县尉乡:三老啬(s)夫游徼(jio) 里制定考察和选拔官吏制度制定秦律 指导思想:轻罪重罚4评价: 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以后两千多年的政

5、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政治上:易产生暴政; 经济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社会后期); 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科技创新与进步。三皇权与相权之争1秦:三公九卿 皇帝2汉:中朝(内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中朝(决策)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执行) 门下省(封驳审议)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官) (人口、赋税) (祭祀) (军事) (刑罚) (工程、建设)三省关系(特点、作用):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

6、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4宋:二府三司 皇帝二府: 枢密院(军权) 调兵权 三衙(统兵权) 中书门下 三司 枢密院中书门下(行政权) (宋中央结构图)三司: 盐铁 度支 (财政权)(计相) 皇帝 户部5元:只设一省中书省 中书省6明: 明太祖: 废丞相,裁撤中书省,皇帝亲管六部 皇帝 六部 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 (元中央结构图) 明成祖:设内阁 票拟 六部批红(不是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 (明中央结构图) 7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职能:跪奏笔录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实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四中央与地方之争1汉武帝集权: 背景:汉初出现七国之乱 概况

7、: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 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 结果:平叛乱,“王国”问题未解决。 措施: “推恩令”酎金夺爵在地方设刺史(监察) 影响: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2宋太祖集权: 背景:唐设节度使,出现“安史之乱” 唐末出现“藩镇割据” 措施: 收精兵:a.杯酒释兵权b.三衙(统兵权)、枢密院(调兵权)c.将禁军一半驻守京师,一半分散全国各地d.更戍法 削实权:a.派文臣到地方(知州)b.知州之下设通判(监察)c.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置钱谷:设转运使:削弱割据的物质基础。 影响: 改变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占绝对上风。 造成了“冗(rng)

8、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五选官、监察、谏议(一)选官朝代制度标准作用西周世卿世禄世袭战国军功爵军功大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汉武帝 征辟制 察举制自上而下征召自下而上举荐(“孝”“廉”)有利于选拔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易造成官员庇护。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士族)隋唐科举制(庶族、寒族)考试 明经科 进士科体现了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培养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清八股取士考试:四书五经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加快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二)监察1秦:御史大夫2汉:刺史3宋:通判4明清: 中央:督查院、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合一。 地方:按察使司(

9、三)谏议1隋唐:门下省2宋:谏院(四)评价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但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六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政治制度朝代区别分封制西周 世袭 血缘 有封地无俸禄 贵族政治郡县制春秋、秦皇帝亲自任免 地域 无封地有俸禄 官僚政治郡国并行制汉行省制元作用: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容易造成分裂割据,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商鞅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法。二内容:1军事:废世卿世禄制,实行

10、“军功爵”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什伍制度 保障兵源,加强对普通民众的控制 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 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国家财政统一度量衡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3政治:建立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了管理和控制轻罪重罚 4思想文化: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三作用:积极:政治:打击了旧贵族,稳定了统治秩序;经济: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军事:提高了士兵战斗力,增强了国力 消极:经济上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法律过于严苛; 文化专制,钳制了热的思想。四秦法未亡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