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58039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文明教程文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文明,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陈湘龙 2011年1月14日,西周,秦,汉,唐,元,明,清,475B.C,1840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夏,宋,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演进,物质文明经济结构及特点,精神文明主流思想演变、科技与文化,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1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11世纪

2、- 8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夏、商、周(分封制、宗法制),战国,清 朝,形成,发展,(汉唐宋元),顶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75年

3、1840-1912年),秦,西周,秦,汉,唐,元,明,清,475B.C,1840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设军机处,夏,宋,古代中国文明政治制度演进主要内容,分封制 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秦统一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 中央机构 郡县制,郡国并行 刺史制选官制 (察举制),选官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 正副相 三司使,废丞相内阁制,1912年封建君主制度结束,选官制 (九品中正),王位世袭制,行省制 枢密院 宣政院,地方,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刺史制(州),司府县,道州县,路州县,省府县,行省路,其中,地方机构是何?,(1)西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点扫描】,1考试题型 本专题试题的题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命题,试题呈现形式多样,注重文字史料或图片,切人点较为新颖,通过创设“新情境”、“新材料”注重考查对主干显性知识的理解以及与主干知识相关联的隐性知识。 2,【考情分析】,2009-10年新课

5、程高考各地试题在本专题的考点分布表,3.命题规律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中的中央和古代地方机构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4.命题特点 提供材料、设置情景、贴近生活。试题情景体现了贴近生活和学以致用对社会生活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历史分析的特点,预计今后仍将保持这种态势。 注重能力考查。体现新课标高考的特点和课改方向。 注重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同类事物的比较鉴别能力。 关注考查文化常识。如09年试题福建卷年代与世纪转换,江苏卷九鼎与权力的关系。因此,与解读历史和理解现实有密切关联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家族血缘影响较

6、大,战国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打破血缘贵族政治,秦汉起逐渐形成一皇帝独尊为核心的官僚政治,晚清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走向灭亡。作为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文明成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熟、完备,并在当时发挥重要作用,对后世中外政治文明的演进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专题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制度体系。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是奴隶社会典型,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行政制度(中央和地方)、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知识梳理】,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奴隶社会

7、,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周:分封制、宗法制,一、中国早期主要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 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1、西周分封制 (1)原因:疆域广阔,需要加强统治,加强王权。 (2)目的:巩固周政权,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3)对象:王族子弟(主体)、功臣、先代旧贵族。 (4)权利:受封者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5)义务:受封诸侯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6)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7)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统治范围;形成了对周王

8、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延续数百年。 (8)影响: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强的独立性,滋生割据,分封制崩溃。在封建社会分封诸王一直是皇帝分配族内利益的方式。 (9)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壮大。,注意:西周的分封制的对象不只是依据血缘关系。,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西周的宗法制 (1)渊源: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 (2)目的: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分配政治权力的依据和原则:依据血缘,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4)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血缘贵族政治 ) (5)作用:强化王权,保证贵族特权;形成

9、“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凝聚宗族,促进团结 。 (6)影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宗族意识、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之比较?,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4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009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2(2009江苏卷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

10、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实战演练,A,D,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2008广东卷)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2008江苏卷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实战演练,B,C,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包含专制主义和中

11、央集权两个概念。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 特点:决策方式是皇帝独裁,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政权组织形式 。 特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联系: 地方和中央权力来源于皇帝,因此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君权来源于? 皇权加强则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反之则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2.制度发展历程: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确立于秦朝(厘清郡县关系,全国范围推行);结束于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制度结束)。,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12、形成,3、基本内容: (1)皇帝制;(2)中央行政制度;(3)地方行政制度;(4)监察制度;(5)选官制度。 4、注要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3)百官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基本矛盾和趋势: 两大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三个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思想控制日益加强。,6、实行原因:(历史阶段整合)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要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

13、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朝诸侯割据局的教训;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 (4)实践基础: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强大。,7、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利于抵御外患维护统一与领土完整,促进中外交流; 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在

14、封建社会末期,阻碍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专制主义 (决策方式),思想:法家思想,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思想文化,控制加强,君相矛盾 中央地方矛盾,积极作用:(初期、中期) 政治安定;维护统一; 组织生产;调整矛盾; 民族融合;经文交流; 中外交流;抵御外患。 消极作用:(后期:明清) 政治腐败;束缚萌芽; 文化专制;阻碍进步。,中央集权 (组织形式),形成于战国 确立于秦朝 完善于隋唐 顶峰于明清 结束于民国,经济:自然经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解,手 段,核 心,概 念

15、 发展过程,经济基础,指导思想,作 用,矛 盾 趋 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图解,皇帝制度 起止:前221年嬴政开创,后为历朝封建最高统治者所沿用,1912年溥仪结束。 特点:皇帝独尊,如各样称谓“朕、制、诏、玺”等; 皇权至高,独揽全国政、经、军大权,直接任免各级官吏; 终身制世袭制,权力不可转移; 神化皇权,显示皇权神圣。 弊端:个人意志,独断性、随意性。君主个人的品行、能力、性格等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职、地方机构,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三公,九卿,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 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

16、一后,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官吏全部都由皇帝任免。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 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秦代三公分掌权力、互不统属、听命皇帝。丞相权力受到御史大夫牵制。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应该注意的问题,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09广东卷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