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5782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丽云课件讲课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海南华侨中学 王丽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义-尊严 自由 名声 正义。),孟 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2、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3、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乡”通“向”,从前。 “辩”通“辨”,辨别,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放弃,2)所于欲有甚于生者,胜过,3)故不为苟得,所以 做 苟且取得,4)故患有所不辟,祸患 躲避,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生存,6)蹴尔而与之,践踏,7)二

3、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思想,9)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故不为苟得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凡可以得生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做,使用,为了,接受,得到,通“德” ,感激,表判断,办法,的人,重点句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万钟于我何加焉?,探究思考:,1)文章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限用四个字回答) 并在文中划出集中表现这一观点的

4、语句。,舍生取义,2)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并证明论点?,鱼,生,熊掌,义,设喻,(舍生取义),欲甚于生 故不为 恶甚于死 故不辟,(因果推理论证),(正面),欲莫甚生 何不用 恶莫甚死 何不为,(假设推理论证),(反面),正反道理论证,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舍生取义,结论:人人有“是心”,是心,这种思想(指羞恶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 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 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3)第一段中的“甚于生者”和 “甚于死者”分别指的是什么?,甚于生者:,甚于死者:,

5、指的是义,指的是不义,讨论,孟子为何如此看重“义”?,孟子主张性善,“义”是其性善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认为,仁义 、礼义、道义、正义、忠义等是人先天就具有的本性,所以人们应该保持这种比生命更重要的向善向义之心,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一部分,“义”重于生命, 应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与乞人宁死不食嗟来之食 (将“义”看得重于生命)(正面举例论证),不辨礼义接受万钟 (反面举例论证) (为物欲所蔽丧失了羞耻之心),义重于生,第二、三段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用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物欲、生命、正义三者的关系:

6、,正义生命,正义物欲,正义一切,中心:人应保持本性,舍生取义;不顾礼义,只求私欲是可耻的。,第三段:,物欲、生命、礼义三者之关系,万钟诚可贵, 生命价更高; 若为礼义故, 二者皆可抛。,小结,文章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论述人不可苟且偷生,而应该保持本心,即“舍生取义”;又以“一箪食,一豆羹”为喻,论述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贵在保持而不丧失。那种不顾礼义、只求私欲的行为,是可耻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层层深入论证,深入浅出 逻辑严密 气势充沛 主题鲜明,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舍鱼

7、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比喻,: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对比,排比,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谈谈你的理

8、解。,思考讨论,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返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1,迁移拓展:,你能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例举出 几个身上闪耀着“舍生取义”光

9、彩的人物吗?,文天祥,秋瑾,董存瑞,结语,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独特论证方法,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作业: 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 1)故不为苟得也 2)死亦我所恶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乞人不屑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妻妾之奉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乡为身死而不受 10)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11)此之谓失其本心,苟且取得,厌恶,通过某种方法,这种思想,认为不值,有什么益处,侍奉,感激我,从前,为了 做,本来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