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56828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提纲(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要义与路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要旨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理念与路径 三、文化建设的魂魄、动力与要旨: 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隆重开幕,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同志作报告。 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创美好未来。 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会由吴邦国主持。上午时,会议开始。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体同志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吴邦国宣布,党的十八大应出席代表人,特邀代表人,共人,今天实到人。他对列席大会的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要旨,(一)十八大报告中文化强国任务的提出与背景 (二)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

3、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纲 (三)五位一体中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2、文化强国的紧迫性、重要性,(1)四个“越来越”: 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2)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 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我们的民族和人民。,3、国际与国内两种环境,(1)突出矛盾和问题 (2)四个挑战,(1)突出矛盾和问题, 文化

4、“六失”现象: 失序 失根 失魂 失信 失语 失落 当前文化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加强。,(2)四个挑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

5、战,(二)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纲),(2年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

6、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五位一体中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 主要框架是:1+1+1+4 1、提出了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 3、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4、提出了四方面路径与举措,二、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一)文化与文化强国 (二)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 (三)推进文化建设的路径与举措,(一)文化、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1、文化究竟有多重要? 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文化强国的要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文化究竟有多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此作了深刻的回答:“

7、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提出了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崭新思路,从而给未来中国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中,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中国文化传统在实现伟大复兴之前,势必经历迷失到苏醒的痛苦过程,承载这种传统的社会主体也必须经历从全盘否定传统或完全坚守传统到既开放传统又回归传统的态度上的转变。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潮流的冲击、西方文明的浸入造成了中华民族自然历史进程

8、的中断,中华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作为民族灵魂的文化传统时常处于休克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迅速增强,伴随着对外面世界的真切了解的增加,中国正逐渐恢复文化上的自信,恢复对本民族历史传统应有的尊敬。 文化兴衰关系民族存亡 “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马一浮,人的生存与文化,(1)人的三种生存形态: 自然本能形态、准文化形态、文化生存形态 (2)人的文化生存形态:文化和本能的性质相通; (3)文化密码(Clotaire Rapaille 克洛泰尔拉帕耶),2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胡锦涛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文化自觉与文化的追问,我是谁?我很自豪。 我们是谁?我们很自豪! 我们从哪来?又要去往哪里?,文化自觉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或一个人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对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认 对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规律和特性的把握 对发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责任的担当,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出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文化自觉乃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及历程 文化自觉的内涵,(2)费孝通论文化自觉,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出处,“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

10、上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和平,这是费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中国进入世界,世界也进入中国。中国大陆的现代化使中国百年的“现代转向”展现了强大的发展生机,同时也因现代化(特别是它基本组成之工业化)而产生种种新问题。因而在中国崛起的强声中,不能不冷静地自问,中国文化自觉的最终取向是什么?现代化、全球化中如何实现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乃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所谓“文化自觉”,按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

11、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费先生还以他在八十岁生日所说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孔子之前,“人文”一词已出现在易

12、经中,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道人伦。易经贲卦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所指自然现象,也就是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这是人文,是文化,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治国安邦济民就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就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

13、,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3)文化与教化,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层次理论结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文化精神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具体的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

14、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可以说精神的文化的范畴就是科学、艺术和道德,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制度文化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政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等等)。 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人们成功交往最重要的因素。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4)文化的层次,文化的层次,(5)文化界定,正如伯纳德奥斯特利BernardOstry在文化联系所言,“文化,无论我们怎样给它下定义,都是我们所做的和所想的每件事物的中心。文化是我们所做的事以及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的理由,是我们希冀的结果和我们为什么这

15、样想象它,是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和我们如何表达它,是我们怎样生活和我们以什么方式面对死亡。文化是我们的环境和我们适应环境的方式,文化是我们已经创造的世界和仍在创造的世界,文化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促使我们改变世界的动力。文化是我们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的方式,文化是我们的个人关系网,文化是使我们能在社会和国家内生活在一起的图像和抽象。文化是我们生活的要素。”,3、文化强国的要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16、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重要机遇。,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文化强国,这些概念确实与时俱进。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强调文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我们怎么看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现在一般表述是这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肌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我们常说文化复兴、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上游,文化是高处的水,占领文化的制高点等等,阐明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具体到文化强国,就是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我们的经济崛起、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