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5682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专题讲座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教学内容(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专题讲座 第三讲,第三讲 金融监管新趋势与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1、一般了解世界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趋势以及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 2、重点掌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与设计 3、一般了解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一、世界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环境:金融全球化 (二)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1金融监管综合化。 2监管制度法制化。 3金融监管方式灵活性。,4监管手段现代化。 5更加重视金融机构的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6重视金融业的自律监管。 7扩大金融监管范围。 8金融监管国际化。,(二)不同监管体制的模式及其比较 1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 2模式比较 演变后的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

2、以下几类:统一监管模式、分头监管模式、牵头监管模式、双峰式监管模式、伞形监管十功能监管模式。,(1)统一监管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是指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无论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管,都由一个机构负责监管。这是一个典型的混业监管模式,其典型代表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后的英国。目前,采取统一监管模式的国家正在增加,1996年后,日本和韩国也转向这种模式。,这种监管模式有以下优势: 第一,具有监管成本优势。 第二,能够改善监管环境。 第三,适应性强。 第四,监管责任明确。 这种监管模式的缺陷是缺乏监管竞争,容易导致官僚主义。,(2)分头监管模式。 分头监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把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

3、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划分为三个领域。在每个领域,分别设立一个专业监管机构,负责本行业的全面监管,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分业监管模式,如中国。,这种监管模式的优点在于: 一是有监管专业化优势。 二是有监管竞争优势。 这种监管模式的缺点: 各个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从整体上看,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3)牵头监管模式。 在实行分业监管的同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典型代表是法国。 该模式优势在于: 一是目标明确。 二是通过合作提高监管效率。但最大问题是由谁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牵头

4、监管者并不能做到控制整个体制风险。,(4)“双峰”式监管模式。 该监管一般设置两类监管机构: 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从而达到双重“保险”作用,所以这种模式被称为“双峰式”模式。澳大利亚和奥地利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第一,与分业监管相比,它降低了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的成本和难度,同时,在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两个层面内部,避免了监管真空或交叉、重复。 第二,与统一监管模式相比,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和制约关系。第三,在各自领域,保证了监管规则的一致性。 (5)伞形监管+功能监管模式。,

5、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与设计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主要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格局。 专业银行开始突破分工限制,出现跨行业经营的竞争局面,同时交通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的成立,使混业经营进一步显现。,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全国金融事业管理的国家机关,管理着全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全面管理股票和债券。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证券主管机关负责证券发行、上市的审批。保险监管职能也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1995年分业经营体制确立后,分业监管的体制也不断完善。 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根

6、据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对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证券经营机构监管方面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共同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的体制。,1997年11月,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责全部移交给中国证监会,形成了银行与证券的分业监管。 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使保险监管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体系中独立出来。,再后来,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又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中国银监会,专门行使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只负责制定国家货币政策。从此,形成了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证

7、监会、中国保监会三家分业监管中国金融业的典型的分业监管格局。,(二)现行监管体制的分析 1监管主体“三足鼎立” 按照分业监管模式,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驾马车”组成。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机构及货币市场;证监会负责监管证券机构及资本市场;保监会负责监管保险机构及保险市场。 (三)现行分业监管体制是我国 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四)未来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 1现行监管体制下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无论是在经济环境、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还是金融监管的水平均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实行混业经营为时尚早,因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需一个过程,此间称为准混业经营,这就是金融的市

8、场化过程,是从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的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已出现的混业经营趋势不容忽视,且随着混业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广泛,现行体制下以机构监管为主的方式,将会不断降低效率。对此,在现阶段,应加强三家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避免因业务交叉而发生监管真空现象。 首先,三家监管机构要打破较为封闭的体系,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在监管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加强金融监管数据交流,建立共同的金融监管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试行代理制,由于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较为广泛,证监会和保监会可将一些日常性事务委托其代为管理,尤其是对地市及县级机构的监管方面,都可以由人民银行的机构代为监管。,2未

9、来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 从长远看,中国金融业迟早要混业经营、混业监管。因此,我们要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率。鉴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能成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形式,金融监管的体制应进行相应调整。此外,还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金融自律性组织等社会各界的监管作用,构筑一个广泛的金融监管体系。,未来金融监管体制可做如下选择: (1)在分业监管下实行功能监管。 监管主体仍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构成,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进行分工。也就是说,银监会负责对传统银行产品和综合金融产品中的银行产品特性引起的风险实施监管;证监会负责对证券产品和综合金融产品中的证券特性

10、引起的风险实施监管;,保监会负责对保险产品和综合金融产品中的保险产品特性引起的风险实施监管。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可由三家监管机构协商解决。这种按照金融产品的特性的分工,可以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可以避免监管真空。,(2)分业监管体制下将银行业监管从人民银行分离。成立银行监管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行使原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责;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管职责不变。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协商解决。,(3)综合监管体制。将现有三个监管机构合并,成立金融监管局,在金融监管局内设立三个专业监管机构。三个专业区管机构的职能与功能与成立银监会职能相同,金融监管局负责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11、。,3建立健全金融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金融自律性组织是金融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民间管理形式,它可以通过行业内部的管理,有效地避免不正当竞争,规范其行为,促进彼此的协作,与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一)银行风险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 是软约束。,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后多少收回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企之间的关系就更软

12、。国企不还钱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司空见惯。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是“硬约束”。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

13、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资金,吸储是为了放贷。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坏帐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损失。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可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流

14、动性,就会引发金融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时,他们的反应非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所吸收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会把这家银行挤垮。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关的企业。由于各个银行在同业之间存在着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结果,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最终酿成一场社会风暴。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即使政府出面干预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破

15、产(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 当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后,即使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制止危机的蔓延(例如墨西哥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就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 例如,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失而出现银行业危机。日本在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就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发生挤兑风潮。例如,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区域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严重。 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控制这些风险,就成为银行监管的

16、主要任务。,(二)金融监管的目的 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大得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 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就是说,银行中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以后再赔的钱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帐很高,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如果大量客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流动性。,一般企业亏损倒闭只不过影响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员工。可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广大民众,甚至破坏社会稳定。 危机蔓延的程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最为严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如果银行仅仅从事资产管理,货币兑换和支付的话,根本不需要对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监管。,但由于银行还进行着把非流动资产转化成流动负债,通过监督贷款和信号传递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对银行业监管就尤为重要。否则,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