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51882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满江红,22,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我们学习诗词五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悟吧。,(重点),(难点),理解词作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把握词作主旨。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学习词人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 。,来自点拨,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 后改名瑾,自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作,皆收于秋瑾集中。,来自点拨,满江红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

2、,习文练武。1903年,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之后写下了这首满江红。,来自点拨,秋瑾与鲁迅是同乡,比鲁迅年长六岁,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鲁迅赞扬、尊重秋瑾。秋瑾殉难后,他写过许多文章追念她,缅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1925年,鲁迅先生又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再一次引用了秋瑾的事迹和她为革命牺牲的教训,告诫革命者总结经验,战斗到底。1934年末,晚年染病的鲁迅还在病后杂谈病后杂,秋瑾与鲁迅,来自点拨,谈之余等文中提到秋瑾,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血腥

3、罪行,批评了人们对于压迫、奴役、屠戮的健忘。秋瑾牺牲后,为纪念秋瑾,鲁迅在小说药中塑造了夏瑜的形象,用来隐喻秋瑾和秋瑾式的革命家,并且坚信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并且鲁迅曾多次凭吊过秋瑾。,侬 殊未屑 磨 折 莽红尘 觅,部分来自点拨,nng,sh,m zh,mng,m,xing jn( ),部分来自点拨,胸襟,部分来自点拨,名句积累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导思1.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主题,导思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情?,情感,关键词: 诗情,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满江红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

4、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还,仍然。,注释:,徒:空,徒然。,屑:顾惜,介意。,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下的菊花盛开,秋天的景色好像擦拭过一样(明净)。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而我)八年来(却)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对这些我)仍然不放在心上

5、!,译文:,原文: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烈:刚正,有节操。 肝胆:指真诚的心。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注释:,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我的心却比男儿的还刚正。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为别人而屡屡激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是要经受苦难挫折。在这个广大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想到此)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衫!,译文:,部分来自点拨,1.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答案

6、】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部分来自点拨,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答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忧国家的危难。,部分来自点拨,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

7、的慷慨激情,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谐音但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部分来自点拨,4.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答案】在词里,首先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 忧,接着又唱出了一个女英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高亢壮歌,抒发了她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最后,又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部分来自点拨,【答案】词的上阕首先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写秋色,烘托出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既怡然自得却又愁苦的心理,接着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

8、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同时又为国家前途担忧的心境,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难点探究】满江红一词是如何一层层表达作者的复杂情感的?,部分来自点拨,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痛苦不堪,解释作者想冲破家庭束缚的原因,用“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不仅不留恋,反而蔑视的态度。词的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活化了一个“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女词人形象。,满江红,上阕,写景篱下黄花秋容如拭,言志心比男儿烈 悲叹何处觅知音,下阕,抒情,终破楚 殊未屑,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

9、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满江红基调高昂,情感澎湃。 这首词的作者虽为女子,但字里行间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出秋瑾的巾帼英雄本色。词中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和志向。“谁识我?”“何处觅知音?”两个问句语气强烈,表达出作者对世俗的不满和改变现状、追求理想的决心,情感真切感人。,秋瑾名言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3、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秋風秋雨愁煞人。 5、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6、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7、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