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46760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F)提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F)提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T)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F)提示: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F)提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

2、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正确。) 6.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解析“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分别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

3、宣传语的变化反映了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由物质的变化决定,C项说法错误。答案A7.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A. B. C. D.解析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正确;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答案B8.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

4、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D.社会意识有时候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解析“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说明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项正确。A、B两项都是说决定作用,不选。D项本身说法不对,社会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会起决定作用。答案C9.诗人罗隐作了一首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

5、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D.人的意识不能正确认识事物解析该诗的意思是: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故选C;A、B两项不为材料所反映;D项说法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C10.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解析A说法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材料中分配

6、制度属于生产关系,故选D。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D11.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这一改革的哲学依据是()经济基础一定要与上层建筑的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 B. C. D.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说法错误;以往的人类社会矛盾的解决是靠革命完成的,我国现阶段的矛盾要靠改革解决,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养老金并轨改革是我国

7、现实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说法正确。故选D。答案D12.三国志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里的“时务”是指()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阶级斗争的形势C.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D.以先进的社会意识作指导解析A、B、D三项不符合要求。答案C13.下面漫画表明,简政放权能够()使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使上层建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A. B. C. D.解析漫画主要说明了简政放权的重大意义,简政放权属上层建筑范畴,因此,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D14.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8、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材料体现的哲理有()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经济基础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了的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A. B. C. D.解析“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体现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符合题意。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说明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9、,错误。答案C15.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120年多后的2015年,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一跨越说明()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实践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动机、目的决定的改革是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改革来实现A. B. C. D.解析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符合题意;社会历史不可能是由人民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来

10、实现的,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错误。答案A三、综合题16.法律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漫长的人治时期,这是造成当前我国公民法治精神淡薄的重要原因。但我们更要看到,人治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法治国家所需内生动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依法治国方略,这些都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育。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影响公民法治精神形成的因素。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较为具体,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11、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然后把握材料信息“市场经济发展”“漫长的人治传统”“法治精神的培育”,实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市场经济为法治精神的树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从根本上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形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由于漫长的人治传统,人治意识不可能随着人治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的消失而消失。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公民法治精神的形成。17.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

12、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观点,阐明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关观点,阐明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解答时应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既是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又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