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4439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违行为及危害知识分享(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违行为及危害,三违行为,一、“三违”及“三违”行为指的是什么?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三违”行为是指在生产作业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违章、盲从性违章、无知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以及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二、“三违”概述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 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 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 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 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

2、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三、“三违”现象 违章的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有: 侥幸心理。有一部分

3、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省能心理。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即得利益的诱因下,急易产生。,自我表现心理。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尤其是一个安全

4、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逆反心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火烧掉情,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四、反倡“三违” 首先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的理念,以形成先进安全文化为目的。 其次,是做好反违章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如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相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另外,要明确

5、反违章的工作方法。着眼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 还有,要在活动期间进行监督检查,要认识到:制止违章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极其负责的表现。处理违章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人人警钟长鸣。 生命是宝贵的,同时也是脆弱的,要把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实际经验表明,反“三违”要控制16种人: 一是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 二是冒险蛮干的“危险人”。 三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 四是盲目听指挥的“糊涂人”。 五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六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 七是凑凑和和的“懒怠人”。 八是委屈

6、满腹的“气愤人”。 九是难事缠身的“忧愁人”。 十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 十一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 十二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 十三是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疲惫人”。,十四是变化工种岗位的“改行人”。 十五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 十六是力不从心的“老工人”。,加气站常见的“三违”行为及危害,一、未提示加气车车上人员下车 要求:所有进站加气车辆上的人员必须下车,乘客到加气站站外等候。 危害:加气车辆上有乘客时使加气站操作工不容易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使用手机、吸烟等),同时在发生险情时容易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二、未对气瓶外观和有效证件进行检查 要求:对所有进加气站加气的车辆必须

7、检查其有无气瓶使用证,并保证在有效期内。,危害:如对无瓶检证或瓶检证过期,甚至非法改装的CNG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将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给无剩余气体的气瓶或压力低于0.05兆帕的气瓶加气 要求:对所有进站加气的车用气瓶加气时,其气剩余压力不得低于0.05兆帕。 危害:如气瓶无剩余压力,空气有可能进入气瓶,在空气与压缩天然气达到一定比值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四、加气过程中加气站操作工不在现场监护 要求:在车辆加气的过程中加气站操作工必须在现场监护。 危害: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及时进行处理。 五、CNG作业人员未执证就先上岗 要求:所有CNG作业人员必须经过

8、3个月的岗前培训并取得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放的有效证件后方能上岗。,危害:CNG作业人员不同于其他作业工种,它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匆忙上岗,遇突发情况不会处理,后果将是严重的。 六、超压加气 要求:CNG在充装过程中压力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即不高于20兆帕。 危害:所有的CNG气瓶都有其标准的设计压力,长期超压充装会使气瓶疲劳破坏,最终可能会引起气瓶破裂发生爆炸事故。,七、未确认快装接头连接是否牢靠 要求:快装接头对位后,确认连接是否牢靠。 危害:未确认或确认不认真,接口脱落、过流阀 起跳,造成气体泄漏、人身伤害。 八、未引导管束车 要求: 管束车进站接卸气,必须由专人引导到

9、位。 危害:无人引导或引导有误,造成管束车撞坏加气柱,引发气体泄漏事故。,九、接卸作业完毕后未确认接气软管与管束车分离 要求:接卸作业完毕后,确认接气软管与管束车分离,关闭管束车后门。 危害:未确认接气软管与管束车分离,易拉断接气软管,引发气体泄漏事故。 十、设备带病运行 要求:加气站设备必须具备完好标准方能使用。 危害:小故障如不及时处理,将会酿成大事故。,加气站习惯性“三违”行为及危害,未按要求着装上岗 危害:易产生静电,在生产区有泄漏的情况下,可能引燃天然气,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要求:穿防静电服装上岗,按要求佩戴各种劳保用具。 在场站生产区使用手机 危害:在爆炸危险环境下,使用手机拨打、

10、接听电话,可能引燃天然气,造成火灾爆炸事故。,要求:严格进站安全管理规定,关闭手机或由值班人员暂时保管。 三、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进入场站生产区 危害: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易引燃天然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要求:严禁携带火种进入作业现场。,四、上岗期间违反劳动纪律 危害:窜岗、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等违纪行为,导致误操作或不能正确处理出现的问题,导致人身伤害或机械损伤事故。 要求:严格遵守管理规定,不得窜岗、脱岗、睡岗、酒后上岗。 五、进入生产区不释放人体静电 危害:人体携带的静电,可能产生电火花。 要求:进入爆炸危险区前必须释放人体静电。,六、在爆炸危险区使用非防爆工具 要求:禁止在爆炸危

11、险区使用非防爆工具作业。 危害:非防爆(铁制)扳手等工具与其它铁制品碰撞时易产生火花。 七、高空作业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安全帽 危害:在高空作业时不佩戴安全带、安全帽,发生高空坠落,易造成人身伤亡。 要求: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八、现场作业脱岗 要求:卸车、出液、倒罐、动火作业必须进行现场监护。 危害:无人监护,在阀门(安全附件、管线)故障、设备故障、机泵憋压、槽车超压、流程错误等情况下,不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易造成重大事故。 九、信息传递不及时 要求:严格按照作业程序传递信息。,危害:交接班及作业人员之间交代不清、作业环节不协调,容易发生设备损坏或超压、泄漏等情况。 十、操作错误

12、时不报告 要求:正确分析、判断事故苗头,正确处理,及时报告。 危害:操作错误时不报告,留下隐患或导致事故扩大。,十一、禁忌物品混放 要求:严禁将禁忌同方的物品混放。 危害:禁忌同方的物品混放,在有挥发或接触、碰撞及其它有利条件时,容易引起化学反应,导致燃烧、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加气站卸车作业“三违”行为,一、非岗位人员参与操作 要求:禁止非岗位人员作业 危害:非岗位人员穿戴衣服可能不符合防静电或自身保护要求,不熟悉设备性能及作业风险,不具备操作证,易引发事故。 二、未连接静电接地线进行卸车作业 要求:卸车作业前,必须将槽车进行静电接地。 危害:槽车携带的或卸车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静电,不能有效消除,易引发火灾。,三、车辆未熄火进行卸车作业 要求:禁止车辆未熄火进行卸车作业。 危害:汽车电气火花或排气管喷出的火花引燃天然气,发生火灾事故。 四、站在下风方向作业 要求:禁止站在下风方向进行灭火、堵漏、改动流程等作业。 危害:站在下风方向上作业时,一旦发生泄漏,容易发生冻伤、烧伤、中毒等事故。,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