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40020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解读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课标解读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课标解读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课标解读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课标解读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解读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解读知识讲解(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解读,2009-4-17,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关于工业内容的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关于工业内容的课标要求,课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解读课标要求 本条“标准”要求中出现的名词、概念有“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 (淡化工业地域的类型,重点分析工业地区),工业的分类,轻工业工业中主要从事消费资料生产的工业部门。 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域,按照工业的空间集聚规模划分 工业点 (中图版) 工业区 工业

2、枢纽 工业地区 工业地带,工业地域,工业中心是工业地域组合的一种形式,是从中心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及其所起作用划分出来的一种工业生产地域单元 。 工业城市是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城市。是工业生产地域组织类型之一,并为工业地区的组成部分。,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人教版)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人教版) 发育程度较低 发育程度较高,工业地域,淡化工业地域的类型,重点分析工业地区,课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利用工业集聚的相关知识(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关系;或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

3、、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并对影响其主导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课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利用工业集聚的相关知识,将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地域内容与必修3中的城市化相联系。为必修3中“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课标内容打下基础。,课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利用教材中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分析其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归纳其

4、发展特点。(可联系必修3鲁尔区内容) 归纳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中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2.教学目标,联系北京某工业企业(如燕京啤酒、燕山石化、现代汽车)的生产过程,与农业生产进行对比,归纳工业的概念。分析其投入产出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归纳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利用教材中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说出其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归纳该工业地域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归纳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中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人教版教材用两节(4.1、4.3)体现此课标内容,多案例及活动,力求知识的迁移应用。 中图版教材用一节(3.2)体现此课标内容。从影响工业发展的角度展开,案例内容比较简

5、单。,3.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情况,4.教材中关键图分析,5.教学内容的设计,利用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什么是工业,完成人教版中的工业生产过程图。进一步分析此图,从其投入产出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归纳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从某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分析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变化对其作用。,5.教学内容的设计,利用传统工业区鲁尔区的形成条件、发展特点等资料,归纳分析其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归纳其发展特点。归纳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中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利用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相关资料,进行知识应用与迁移。归纳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中案例分析的一般方

6、法。,课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解读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是在前面农业地域、工业地域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认识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说明人类生产活动应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1.解读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废弃物,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了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某些生物循环过程,改变大气微量气体含量,影响地球表层能量交换等; 2)工业生产活动与有限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业场地对地理环境的改变等。,2.教学目标,结合工业生产活动实例(鲁尔区),

7、通过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生产场地对地理环境的改变等,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教版教材在第一节工业主要区位因素的环境质量因素、第三节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体现此课标内容。 中图版教材在第二节中用一个标题篇幅来体现此课标内容。 两本教材体现此课标内容均偏重工业生产对环境污染方面。,3.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情况,3.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情况,不要以狭隘的地方主义观点来看待局部环境保护问题。一般来说某个地区的上游可能就是另外一座城市的下游(如吉林市的污染带来了整个松花江流域的水源污染),上风向与下风向也是相对来说的,不是绝对的。所以建议不要使用局部地区的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模式图,以免产生误

8、导。 可将人教版教材6.2节中案例2、中图版教材4.3节中的阅读“清洁生产”提到此处,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4.生活中在此部分内容的典型案例,5.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首钢的生产过程,其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从改变了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某些生物物质循环过程,改变大气微量气体含量,影响地球表层能量交换等方面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其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对环境污染,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工业场地对地理环境的改变,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解读课程标准 本课标

9、中新出现的名词“地域联系”、“主要方式” 明确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运用所给实例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地域联系方式及其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结合鹿牌保温瓶厂的实例,归纳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重要性;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地域联系方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生产及其与消费之间、区域之间的纽带。,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开放性和对外依赖性增强,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地域间的沟通,而且使传统地理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

10、义;另一方面,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地域之间的联系正在形成一个超越传统地理空间的信息网络。,3.教材与课标的对应情况,人教版教材在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一节中只有交通运输方式来体现此课标内容。 中图版教材在第三章第三节中用一个标题篇幅来体现此课标内容。,3.教材与课标的对应情况,人教版本部分内容教材在处理上与课标要求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分析的是地域联系方式之一交通运输的方式、特点等,而未将地域联系放在生产过程中考虑,4.生活中在此部分内容的典型案例,北京鹿牌保温瓶厂,生产保温瓶瓶胆所需的原料有:石英粉 由河北省唐山市和北京市延庆县的厂家供应,交通工具是汽车;纯碱 由天津经 京沪线和京包线到达南口火车站

11、,然后用汽车运进工厂;,资料1:,为了减少库存量,工厂的采购人员一般都提前一天到两天通过电话联系,约定供货时间和数量,到货后,直接进入组装车间。,保温瓶厂的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外,也远销到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该厂在这些国家并没有销售网点,国外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得该公司的产品信息,通过电话、传真的方式定货,公司通过海运方式用集装箱将产品发往国外。,资料1:,5.教学内容的设计,呈现北京鹿牌保温瓶厂的地理位置及生产与销售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该厂的优势区位因素,5.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鹿牌保温瓶厂的实例,归纳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重要性;

12、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地域联系方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生产与消费之间、区域之间的纽带。,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要求中出现的名词、概念有“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 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能联系“21世纪议程”,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课标解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转变观念,调整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

1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联系实际补充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理解。 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目标,说出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联系21世纪议程,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念、内容、原则等) 以清洁生产(或循环经济)为例,说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选实例使学生判断、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利用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说明人类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选择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补充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相关内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