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38862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感染免疫教学内容(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7/9,1,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第4章 抗感染免疫 Antimicrobial Immunity,2020/7/9,2,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n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维持生理特定的功能。 遗传、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2020/7/9,3,病原体入侵,人体免疫防御,Alveolar Macrophage Attacking E. Coli,2020/7/9,4,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天然免疫 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建立 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产生,2020/7/9,6,第

2、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2020/7/9,7,特异性免疫,2020/7/9,8,抗感染免疫,抗细菌免疫 抗病毒免疫 抗真菌免疫,2020/7/9,9,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一)屏障结构 1. 皮肤和粘膜屏障 机械阻挡 皮肤:扁平细胞 粘膜: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防御机制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的拮抗,2020/7/9,10,2. 血脑屏障 软脑膜 脉络丛的脑血管壁 星状胶质细胞 3. 胎盘屏障 基蜕膜、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阻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2020/7/9,11,(二)吞噬作用,吞噬细胞 phagocyte 大吞噬细胞 包括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各种组织器官中

3、的巨噬细胞,两者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小吞噬细胞 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2020/7/9,12,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吞噬作用,2020/7/9,13,1. 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吞噬和杀菌过程 趋化与接触 吞噬 杀灭与消化 后果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组织损伤,2020/7/9,14,No fusion,lysozome,phagosome,Fusion,Enter cytoplasm,2020/7/9,15,2. 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依氧的杀菌机制:由吞噬引起的呼吸爆发导致,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1)ROI

4、(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和RNI(reacteve nitrogen intermediate)的直接毒性作用。 (2)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强大杀伤作用 非依氧的杀菌机制:不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1)酸性的杀菌、抑菌作用; (2)溶酶体酶和杀菌性蛋白的作用。,2020/7/9,16,(三)natural killer, NK,抗感染免疫中出现较早 不需要抗原刺激 不受MHC限制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2020/7/9,17,(四)体液因素,补体(complement):是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质,由巨噬细胞、肠上皮细胞、肝和脾细胞等产生。补体

5、系统活化后产生多种生物学活性,发挥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溶菌酶(lysozyme): 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为一种碱性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泌液中。作用于G+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 防御素(defensin): 为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主要作用于胞外菌,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死亡。,2020/7/9,18,非特异:粒细胞,非特异/特异 (单核细胞),嗜中、酸、碱性粒细胞,未成熟:大单核细胞,成熟,脾:树突细胞 淋巴结:内皮细胞 骨髓:破骨细胞 肝:枯否细胞 肺泡:尘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中枢神经:小胶质细胞,血液、体腔中 (单核细胞),固定在组织中 (巨噬细胞)

6、,吞噬性,白 细 胞,非吞噬性:淋巴细胞,2020/7/9,19,体液免疫由特异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 IgG、IgM、IgA、IgD、IgE 抗菌抗体(调理素) 抗外毒素抗体 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CD4Th1细胞 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 黏膜免疫(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SIgA、公共黏膜免疫系统,二、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2020/7/9,20,胞外菌(extracellular bacteria)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 胞内菌(intracellular bacteria)

7、兼性(facultative)和专性(obligate) 专性胞内菌 兼性胞内菌,第二节 抗菌免疫,2020/7/9,21,2020/7/9,22,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免疫 1. 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 2. 产生抗体 IgG抗体调理细菌促进吞噬(调理素) 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抗体在抗感染中的作用,2020/7/9,23,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 免疫: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 胞、CTL、引起迟发型超敏 反应。 CD8+CTL 穿孔素、颗粒酶破坏感染细

8、胞。,二、抗胞内菌感染免疫,CTL杀伤靶细胞举例,2020/7/9,24,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2020/7/9,25,(一)、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一、非特异性免疫,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2020/7/9,26,1、生物学功能,种类产生细胞 抗病毒 抗肿瘤 免疫调节 人白细胞 强 弱 弱 人成纤维细胞 强 弱 弱 T细胞 弱 强 强,2020/7/9,27,2、 种类:,抗原性,IFN-,IFN-,IFN-,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由人T细胞产生,3

9、、 抗病毒机制:,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起作用。如蛋白激酶、2-5合成酶、磷酸二酯,2020/7/9,28,2020/7/9,29,4、特点: a 广谱抗病毒; b 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病毒; c 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 d 间接抗病毒。,2020/7/9,30,(二)NK细胞,NK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 存在于人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一类淋巴细胞 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也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2020/7/9,31,二、特异性免疫,病毒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MHC类分子递呈途径 MHC类分子递呈途径 体液免疫 抗体对游离病毒的作用 抗

10、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2020/7/9,32,特异性免疫的分类,细胞免疫: 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 TD、TC 、NK、M,体液免疫:,按种类:IgG、IgM、IgA 按功能: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2020/7/9,33,(一)体液免疫 1病毒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病毒表面蛋白质构型的改变,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2病毒表面抗原(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与相应的抗体(中和抗体或非中和抗体)结合时,易被吞噬清除。,2020/7/9,34,3病毒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导致有包膜

11、的病毒裂解。 4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的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或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细胞溶解。,2020/7/9,35,抗体的抗病毒作用,2020/7/9,36,(二)、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 (一)细胞毒T细胞(CTL)的抗病毒作用 破坏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主要靠CTL,CTL由CD8+的和CD4+的杀伤细胞组成。 (二)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 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LL-2促使T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的部位大量聚集,释放IFN- 、IFN-并形成足够的浓度,从而在基因转录、翻译两个水平上抑制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并诱导邻近正常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2020/7/9,37,三、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系统/表面感染或病毒血症? 病毒血清型多/少? 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