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3524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3正确断句教师用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三正确断句(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考生考生答案误区诊断甲生ACDB项,考生没有明确语句中的关键词“身服”(名词,身上穿的衣服)“首服”(名词,头上的服饰)的词义,将它们断开了,显

2、然破坏了句意。乙生ABDC项,考生在解题时,没有注意到“掩形御寒”这一短语的结构特点,“掩形御寒”是说衣服的功能,二者为并列,不宜断开。同时“冠”和“衣”也是对称的,“衣”后面不宜断开。丙生ABCD项,考生没有通读语段,从整体上进行断句,只是机械地对选项进行断句。将“冠足以修敬”和“衣足以掩形御寒”以及“身服不杂彩”和“首服不镂刻”的整体性破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解答断句题时,先要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大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标志词或对称句式进行断句。“冠足以修敬”与“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与“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与“首服不镂

3、刻”结构相同,由此可知应选A项。文言断句“6法”1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了解了这些情况,在解答断句题时,应通读语段,找出语句中关键性的词语(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以及句中关联词)。文言文中,“夫、惟、盖”等发语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也、矣、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末,“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如(2015广东卷第7题C项)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

4、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语段中的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如语句中的虚词“矣”,作为语气词,一般出现在句末,即可判定“用矣”后面要断开。2找对称,定句读(对应“短板二、三”)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掌握这些情况,就把握了断句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解答文言断句时,通读语段,要注意文言语句结构的对称性,然后根据文言句式的对称性进行初步的断句,可用排除法,最后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一些文言断句技巧进行断句即可。如(2015山东卷第11题D项)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解析】解答此题时,通读语段,不难发现语段中四个短语“斋三日

5、”“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它们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同时在语意上是并列的,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断句,即可判定“卜吉/日”中不应断开。3找名代,定句读(对应“短板一”)在解答文言断句题时,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如(2016全国甲卷第4题D项)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解析】首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名词,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断句。由语境来看,名词“承宪妻”,在此做主语,应与前面断开

6、。4抓动词,定句读文言句式中,一般为主谓结构,有时主语常省略。分析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语和宾语,然后再断句就容易了。 如(2016全国乙卷第4题A项)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亡”后带名词“物”作宾语,所以“物”后断开。5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不亦乎”“独欤”等是反问句式,“为所”“见于”等是被动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式,还有“如何”是

7、固定句式。如(2016天津卷第10题A项)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解析】通读语段,仔细辨识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不难发现反问句式“独欤”,它表示语气强烈的反问,应该在“独”前断开。6据修辞,定句读古人写文章讲究语言工整,因此多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四六句较多,这是文言文在语言上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凭借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如(2014湖南卷第7题A项)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解析】通读语

8、段,不难发现该语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穷而在下”和“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是一组比喻句,中间应该断开。专 项 练找虚词,定句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B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

9、/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C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D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B解答文言断句时,首先通读语句,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初步进行断句排除,最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最终判定。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语句中有

10、大量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然后以此为突破口,由虚词所处位置来进行初步排除,“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由语境中句首虚词“夫”“惟”,可以推知A项“夫六经之道惟”和C项“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断句错误,可以排除A、C两项。由语境“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可知,D项应在“故”前断开,可以排除D项。【参考译文】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求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

11、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找对称,定句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导学号:9814201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B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C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D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12、D仔细阅读,分析语句的特点,会发现语句中包含着多个对称句式,如“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可排除A、B两项。由“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句式的对称性和“吾”与“国”语义的对比性,可排除C项。【参考译文】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两个勇士。”找名代,定句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13、 则 事 寡 败 矣。3下列对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C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A本语段主要内容是说“雕刻的时候,鼻刻大或目刻小,都要有余地”。B项中的第一个“鼻”是

14、名词,做主语,前面词语又不能做修饰成分,所以“鼻”前要断开,可以排除B、C两项;由语境可以推知,“举事亦然”可以理解为“做事也是这个样子”,是个完整句子,“为”是句首虚词,故应在“为”前断开,可排除D。【参考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刻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样子,为以后留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抓动词,定句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4下列对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

15、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B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C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D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D本题要注意找出句子中的动词与附近名词的关系。先找出文中的动词 “次”“震动”“惧”“遣”,然后以动词为中心,找出它们的主语(“诸葛亮”“关中”“魏明帝”)和宾语“辛毗”,弄清人物关系,理解事件的经过。由动词“震动”的主语为“关中”,可排除A、C两项。由动词“遣”的宾语为“辛毗”,可排除B项。【参考译文】诸葛亮驻扎在渭水边上,关中地区极为震惊。魏明帝(曹睿)生怕晋宣王(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战,就派辛毗出任军司马。辨句式,定句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