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835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教学文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精品文档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 做 )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不仅)贤者有是(这个,这样

2、)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高位厚禄)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

3、,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一、 一词多义: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欤”,语气助词) 呼尔而与之 (给) 2.而 蹴尔而与之 (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3.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4.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个,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看来) 5.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6.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wi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wi 做,接受)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wi 做,接受)二、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

4、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三、古今异义 1.钟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四、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五、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这

5、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保全性命,可是有的人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可是吆喝着给他吃,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

6、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义,宁愿身死不接受,现在(却)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天性。六、内容、主旨(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答:本文的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2)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请写出上文派生出来的两个成语。 舍生取义 苟且偷生(4)请你举出历史上两个舍生取义的名人的事例。答:文

7、天祥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宁死不屈。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没有退却坚持演讲。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恐吓面前宁死也不出卖战友。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5)“我”欲“生”却不苟且偷生,恶“死”却不躲避导致死亡的祸患,请问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答: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答: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

8、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答: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七写作特点、写法、结构(1)第一段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2)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作者先以

9、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 正 面论证人人都有“本心”;再以有人“不辩礼义”接受“万钟”为例,从 反 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3)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大量使用排偶句,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善用比喻,既使道理易于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八、客观题1、选出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学而不思则罔 B任重而道远C窥镜而自视 D蹴尔而与之2、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 B蹴尔而与之(脚)C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10、) D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3、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D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勿相忘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避也 C.非独贤者又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4、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战于长勺 B.苛政猛于虎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B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C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不是也可以让它停止了呢)D贤者能勿丧耳(贤德的人能够不

11、丧失罢了)6、选出与“夫战,勇气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A乞人不屑也 B生,亦我所欲也C鱼,我所欲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7、选出理解文段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全文的主旨是“舍生而取义”。B文中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指“不义”。C孟子认为并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贤德的人才具备。D“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就是指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论点。B第2段用“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人人都有“本心”。C第2段用有人“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D第2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摆事实讲道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