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751773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14课 小蜗牛 部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小蜗牛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 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24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 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分别描述:春天来了,住在树林旁边的

2、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看小树发芽;夏天到了,小蜗牛在树林里看见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草莓;秋天的时候树叶变黄、地上长着蘑菇;冬天来临,地上白雪覆盖。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注意相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学生的写字姿势。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

3、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1字词教学大胆猜读:初读本课时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这些生词,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猜出是什么字。熟字加偏旁:生字“芽、爬、住、回、吧”都是由已学部件或熟字合成,可以让学生加一加识记。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王”字,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字中的“王”因为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采用儿歌识记:王在左旁末横变提,同伴玩耍很开心;王在下面扁又宽,全心全意放平稳。书写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都是合体字。“对”字和“妈”字有点像,左窄右宽摆放好,仔细观察作

4、比较,穿插避让懂礼貌。师范写提示:“对”字中的“又”捺笔变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竖钩直直往下走,点要落在中心上。“妈”字共6画,“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竖折折钩的起笔落在竖中线上。“全”字上面是“人字头”,盖住下面的偏旁,“王”的一横中线摆,一竖中线立起来,最后一横要舒展。“回”字的“国字框”要又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横画平稳字端正,四横四竖放均匀。可以编儿歌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此外,“呀、吧”这2个字都和语气有关,结合文中出现的其他表示语气的词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认一认。“呀”也

5、可和“芽”比较识记。认读“孩、发、久、变”4个字,通过比较课文几幅插图中事物的变化,读一读字词、认一认事物。如蜗牛妈妈叫小蜗牛孩子,随机学习“孩”;小树长出了新芽的过程就是“发芽”;小蜗牛爬得真慢呀,用了很长时间才回来,从第1幅图的小树发芽、第2幅图的碧绿的叶子、第3幅图的树叶变黄到第4幅图的树叶全掉了,小树林发生了“变化”,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好久”。2阅读教学本课内容较长,初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教材中的插图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也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胆猜读,在学生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

6、的对话组成,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中角色的心理,努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和小蜗牛的天真可爱。文中的人物语言是典型的童话语言,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句式一致,有利于开展语言学习,要连起来进行整体训练。在指导朗读时,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如“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3表达运用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充满童趣,内容浅显易懂,不必分析讲解,只须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特点即可。可以借助图片,采用图片和文字连

7、线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弄清四季代表性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仿照文中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多事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课文中出现了“吧、呢、哦、呀”这些语气词,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再来说说,用上这几个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碧绿碧绿”这样的叠词,也可以在句式中练一练。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块一趣猜谜语,激趣导入1师出示谜语,指名学生读谜面,其他学生猜一猜谜底。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

8、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2交流谜底,师出示蜗牛图片并板书:小蜗牛。认读生字“蜗”。3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有条理地介绍小蜗牛的样子,并说说自己对小蜗牛的认识。小蜗牛的头上长着一对细细长长的触角,它的身体软软的,背上有一座小房子,那是它的壳。4过渡:小蜗牛真可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之间发生的故事。(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本文没有全文注音)2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注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遇到不认识又没注音的地方借助插图大胆猜读。3交流识字情况。(1)圈画出文中注音的生字,课件出示这

9、些注音生字。住孩玩吧发爬呀 久回满碧哦已经 摘颗全变盖掉待带上拼音拼读,注意读准字音。本课是教材首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出了部分生字的拼音。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适时正音。“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语气词,读轻声。“全、变”是三拼音节,要把音节拼读完整。去掉拼音认读。小组开火车读。(2)同桌互读互查,交流识记方法。熟字加偏旁法认读“爬、住、回、呀、吧”。对比识记:认识新偏旁“王字旁”,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王”字,结构不同,“王”字的形状也不同。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4观察比较,书写生字。(1)学习“对、妈”这两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左

10、右结构,提示学生注意汉字作为偏旁后的字形变化。课件出示书写指导。对:“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妈:“女”字的横变为提,从横中线起笔,右侧的“马”,竖折折钩的起笔落在竖中线上。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学生一起书空笔画笔顺。师范写,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跟写。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2)教学“全、回”两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合体字。出示书写指导。全: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回:全包围结构,国字框要写得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师范写“全、回”,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3)同桌互评后全班展示交流

11、。表扬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板块三图文对照,再读课文1引入:现在生字朋友们都藏在了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并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2生再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边读边标出课文的段落序号。(2)找出教材中四幅插图分别对应的自然段。3交流阅读成果,了解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幅图对应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6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第7、8自然段。4课件展示小树发芽的图片,出示第1、2自然段的内容。句段1: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1)图文对照,指名朗读。(2)读后评议。(3

12、)思考:春天除了草芽,还有什么别的景物吗?5学习第3、4自然段。句段2: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1)引导学生从“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这句中的“爬呀,爬呀”、“好久”感受小蜗牛动作的缓慢。(2)思考:夏天除了满树的绿叶、草莓,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6学习第5、6自然段。句段3: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1)思考:“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

13、蘑菇,树叶全变黄了。”我们的秋天还会是什么样子呢?(2)指名学生朗读。7学习第7、8自然段。句段4: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1)思考:“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从这段话里,你感受到冬天有什么特点?能感受到冬天是多么寒冷,小动物都要冬眠了。(2)同学们交流:我们的冬天还会是什么样子呢?8师生齐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文本,将课文读流利。9小结: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1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并运用“爬呀

14、,爬呀”“已经”等词语。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板块一复习导入,谈话激趣1识字小游戏:蜗牛爬上树。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1)小蜗牛想要爬上葡萄树吃葡萄,可它爬得太慢了,需要小朋友们帮帮忙。小朋友们读对了生字,蜗牛就可以爬快一点,早点吃到成熟的葡萄。(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蜗牛的故事吧。板块二创设情境,梳理情节1可爱的小蜗牛家住在哪里呀?句段: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1)指名朗读。(2)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故事发生的地点。2过渡:蜗牛一家很爱这片小树林。它们给小树林拍了很多照片,可是很多照片的顺序不小心被打

15、乱了,小蜗牛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把这些照片重新排列。(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照片,并打乱四季顺序,请学生思考如何重新排列。(2)对照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蜗牛全家生活在(小树林的旁边)。春天,小树(发芽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小树林里去玩)。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摘几颗草莓回来)。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蜗牛妈妈让小蜗牛(采几个蘑菇回来)。冬天,树叶(全掉了),地上(盖着雪),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待在家里过冬)。3感受变化,认识四季。(1)课件出示。春天,小树发芽了。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冬天,树叶全掉了。学生自由朗读以上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小蜗牛在爬呀爬呀的过程中,小树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再次合作读相关句子,感受树木变化。(2)课件出示。夏天,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