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758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ppt优秀课件教学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 酒,陶渊明,授课 :万冲中 学 黎明弯,一、介绍“田园诗”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大都写于归隐之后。这些作品主要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

2、,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浮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 酒,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饮酒中,

3、能说出喜欢哪一句或哪两句或哪一个词吗?,四、赏析诗句,品味诗情,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联系法,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思考:,心远地自偏,返回,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返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返回,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4、为物。 王国维,资料助读,“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返回,“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着一“望”字则兴味索然矣 苏东坡),思考: 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版本作“望”,能说说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返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

5、”,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返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返回,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3、“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书陶潜传,联系法:从作品中读陶渊明,返回,饮酒中,你觉得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跟你心目中陶渊明最吻合?让你一看到这个字、这个词、这个句子就能联想到陶渊明。例如 :看到背影就会联想到朱自清。,五、联系作品,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返回,小 结:,作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辞官归隐后平静的生活、恬淡的内心、闲适淡泊的心境和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得、淡泊名利的诗者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