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1723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液氨的讲课知识讲解(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氨知识讲座,主讲人:邹方栋 2013年9月25日,一、案例,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吉林6.3事故,一、案例,吉林6.3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宝源丰公司主厂房部分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管理上的原因是:宝源丰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地方消防部门安全监督管理不力,建设部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监管缺失,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不力。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律规

2、章,对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净月消防大队长吕彦东,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防火参谋高伟,德惠市米沙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真祥,宝源丰公司董事长贾玉山,宝源丰公司总经理张玉申等1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3人党纪、政纪处分。,一、案例,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510万元。,上海8.31事故,二、液氨的理化性质,氨气,分子式为NH3,为有毒可燃气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和氮直接化合制成。氨的密度比空气小,无色透明,易液化。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即液氨。 液氨有

3、刺激性臭味,具有毒性、腐蚀性,且容易挥发。,二、液氨的理化性质,氨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溶有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弱碱性。液氨会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 。 NH3+H2O=NH3H2O=NH4+OH-,即:部分氨分子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又部分发生电离,生成铵根和氢氧根。所以,氨水是混合物,呈弱碱性 。,三、液氨的危害特性,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处置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液氨气化扩散 人员中毒伤亡 燃烧爆炸 污染环

4、境 发生次生事故 处置难度大,三、液氨的危害特性,液氨易气化扩散 液态氨是在高压或低温状态下储存的,发生泄漏时,由液相变为气相,液氨会迅速气化,体积迅速扩大,没有及时气化的液氨以液滴的形式雾化在蒸气中;在泄漏初期,由于液氨的部分蒸发,使得氨蒸气的云团密度高于空气密度,氨气随风飘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需及时对危害范围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并采取禁绝火源措施。,三、液氨的危害特性,易中毒伤亡 氨,有毒、有刺激性和恶臭味的气体,容易挥发,氨泄漏至大气中,扩散到一定的范围,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 氨气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感觉气管、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引起人员中毒、灼伤。 轻度中毒:眼

5、口有干辣感、流泪、流鼻涕、咳 嗽、声音嘶哑、吞烟食物困难、头昏疼痛,检查时可见眼膜充血水肿,肺部可听到少数干罗音; 重度中毒:在高浓度氨气作用下,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皮肤或造成重二度化学灼伤,还可出现昏迷、精神错乱、痉挛,也可造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少数因反射性声门痉挛或呼吸停止呈触电式死亡。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三、液氨的危害特性,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职业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 氨的短时间(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的短时间15分钟)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 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

6、平均允许接触浓度)PC-TWA:20mg/m;,三、液氨的危害特性,400 ppm眼睛、鼻子、喉咙会严重烧伤 (在20,1大气压下,相当于283 mg/m) 50 ppm眼睛烧伤(条件同上,相当于36mg/m) 25 ppm TLV 值(条件同上,相当于18mg/m) 5 ppm 可以闻到(条件同上,相当于3.6mg/m) 注:TLV值(Threshold Limit Value),即阈限值,通常报警仪报警、引起消防喷淋的都设为25ppm 注:ppm为体积浓度单位,mg/m为质量浓度单位。,三、液氨的危害特性,易燃烧爆炸 氨既是有毒气体,又是一种可燃气体,氨的自燃点为651,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

7、11-14%时,遇明火即可燃烧,其火焰呈黄绿色,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 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7 27.4%,氨一般在密闭的容器中才能达到这样的易爆浓度,最易引燃浓度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0.58Mpa;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三、液氨的危害特性,易污染环境 氨可以污染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这种有毒气体随风飘移,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在空气中氨会氧化成为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会生成酸雨。 如果液氨大量泄漏流到河流、湖泊、水库等

8、水域,则造成水污染,pH 值升高。鱼对水中溶解的氨非常敏感:比如鲑鱼NH3 致死浓度小于1 ppm 。 2005 年6 月28 日,南京一家化工厂的裂解罐区发生液氨泄漏,将方圆两公里范围的蔬菜、庄稼、树木基本毒死,水里的青蛙也死了不少。,三、液氨的危害特性,易发生次生事故 氨不稳定,遇热分解,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三、液氨的危害特性,处置难度大 氨都是通过加压或冷却,由气态变为液态储存在容器内的,由于液氨储存的方式不同、容器内的压力不同、发生泄漏的部位、裂口大小等各不相同,采取堵漏、输转等措施时,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四、液氨的用途

9、,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液氨主要用于生产铵盐、硝酸、尿素和其他化学肥料,还可用作医药和农药的原料。 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五、电厂烟气脱硝,电厂锅炉在燃烧煤的同时,不仅排出二氧化碳气体,还要排出氮氧化物气体(简称“硝”),给大气造成污染。为了减少氮氧化物气体排放量,在锅炉内设置脱硝系统,利用中间介质将氮氧化物分离出来 。 脱硝方法: 目前国内电厂的烟气脱硝方式大都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简称SCR)烟气脱硝系统。这种脱硝系统主要用来将锅炉排放

10、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的氮气和水,化学反应式如下: 4NO + 4NH3 + O2 4N3 + 6H2O 6NO2 + 8NH3 7N2 + 12H2O NO + NO2 + 2NH3 2N2 + 3H2O,五、电厂烟气脱硝,脱硝系统流程简介 液氨从液氨槽车由卸料压缩机送入液氨储槽,再经过蒸发槽蒸发为氨气。氨气通过氨缓冲槽和输送管道进入锅炉区, 与空气均匀混合后由分布导阀进入SCR 反应器内部反应。氨气在SCR 反应器的上方,通过一种特殊的喷雾装置和烟气均匀分布混合,混合后烟气通过反应器内催化剂层进行还原反应。脱硝后烟气经过回收后进入静电除尘器。,五、电厂烟气脱硝,备用罐,液氨储罐,液氨储

11、罐,蒸 发 槽,缓 冲 罐,缓 冲 罐,至锅炉区,压缩机,液氨运输车,脱硝系统工艺流程图,五、电厂烟气脱硝,脱硝系统工艺流程图,烟 囱,静电除尘器,空气混合器,S C R 反应器,锅炉烟气,催化剂层,氨区的氨,空气,六、一般安全事项,氨区应设在厂区边缘位置,并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其布置应满足防灾救灾、安全、环保及卫生防护的要求。 氨区应配备适合的消防器材和泄漏处置应急设施。氨区围墙(栏)必须完整,并设置“严禁烟火”、“液氨有毒”、“注意防护”、“易燃易爆”等明显的安全(及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氨区内应保持清洁、无杂草,不得储存其他易燃品或堆放杂物。氨区入口处应设置静电释放装置,并良

12、好接地。 氨区所有电气设备均应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由于氨对铜有腐蚀作用,凡有氨存在的设备、管道系统不得有铜和铜合金材质的配件。 氨区内应备有洗眼器、快速冲洗装置,其防护半径不宜大于15m。并同时配备急救药品、正压式呼吸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等。 氨区应设置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厂职工和附近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应设置事故警报系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向周边500m内存在的居民发出报警,通过该系统能及时向企业内部和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避免事故扩大。,六、一般安全事项,氨区应设置二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以利危险情况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疏散。 氨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系统,熟悉液氨物理、

13、化学特性和危险性,并经考试合格,按照政府等部门的规定持证上岗。 进入氨区应履行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非运行值班人员进入氨区,必须经过运行值班人员许可,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在运行值班人员监护下方可进入。氨区的大门进出后应随时关闭并上锁。 氨区30m范围内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进入氨区,不得携带打火机等火种,手机、摄像器材等非防爆电子设备必须关机,或将手机、摄像器材、火种等存放在氨区门外指定地点(处所)。进入氨区前应先以手触摸静电消除器,消除人体静电。 进入氨区,禁止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或带钉子的鞋。在工作时应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氨面罩、

14、防护服等)应定期维护并处于完好状态。 氨区周围道路必须畅通,以确保消防车能正常作业。氨气输送管道及其桁架跨厂内道路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桁架处应设醒目的交通限高标志。,六、一般安全事项,未经批准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氨区内,必须进入的车辆需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戴阻火器等)、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在有关人员的监护下方可进入。 氨区内必须通风良好。操作、检修时使用能有效防止产生火花的专用工具(如铜质工具)。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上黄油或采取其它措施,手和衣服不应粘有油脂。 储存、补充或置换氨气时,应均匀缓慢地开启阀门,使气体缓慢放出,禁止剧烈地排放,防止因摩擦引起爆炸。 禁止将氨区内的消防设施、安

15、全标志等移作他用。 氨区半径30m范围内严禁明火和散发火花。确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散发火花的作业,应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可燃气体测试,应低于爆炸下限的20%,合格后方能准许动火。 外来施工人员在进入氨区内施工前,须经安全教育并办理安全技术交底等相关手续后,在有关人员的监护下进行施工,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得离岗。,七、氨区运行管理,按照技术规范和运行规程规定,氨区运行值班人员应按时对系统全面巡回检查,测定空气中的氨气含量。氨气含量不得超过35ppm(体积浓度)。 氨区运行值班人员应每班对液氨储罐液位、压力检查并记录。 氨蒸发器投运前应检查筒内的加热水液位在高位,并应加

16、入防锈剂,防锈剂浓度不得低于300mg/L。 氨蒸发器投运后当温度升至设定的工作温度时方可开启氨蒸发器的进出口阀门。 在温度低于0的环境条件下,停气后为防止气化器冻裂,应在气化器水中加防冻液或将水全部放掉。重新开机时必须加水和防锈剂后方可启动。 氨区设备系统运行时,任何人都不能触碰高温设备,高温管道或转动的设备。,七、氨区运行管理,氨区气体置换的原则: 用氮气置换氨气时,应测定排放点氨气含量不得超过35ppm(体积浓度)。 用压缩空气置换氮气时,应测定排放点氧含量1821%。 置换时氨气排放点应进入氨气吸收箱。 箱体进行置换前可先加水排放后再进行气体置换。 用氮气置换压缩空气时,应测定排放点氧含量小于2%。,八、氨区检修维护,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在氨区内从事任何工作时必须填用工作票,履行相关手续。 氨区系统检修开工前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并泄压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与系统的隔绝点需挂锁、加装带手柄堵板(盲板),恢复堵板(盲板)前需确认堵板内无压力,氨气浓度低于35p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