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706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课件复习课程(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项脊轩志,明归有光,解题:,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2、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唐宋派”散文,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体知识,1.归有

3、光字熙甫,号 ,别号 ,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 ,感情 ,细节 。其散文对清代的 派影响很大。,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 、 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 和 ,表达 、 的感慨以及对 、 和 的深切怀念。,震川,项脊生,震川先生,震川,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家庭琐事,清淡朴素,自然亲切,真挚深沉,生动传神,桐城,叙事,抒情,项脊轩,家庭琐事,物在人亡,三世变迁,

4、祖母,母亲,妻子,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震川文集书景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听读录音,语 音,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扉 兀坐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xun,l,q,yun,di,cun,y,b,gu,fi,g,h,h,Jing,yu,shn,yn,ho,w,po,q,xio,li,z,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首句:判断句 旧:原来的,

5、旧的 仅:只有 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就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得下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下:向下。名作状。 书桌 顾:环顾 北向:向北。,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灰尘泥土向下渗漏,雨水直往下滴。每当挪动一下桌子,环顾四周也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到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上:从上面,名词做状语 使不上漏: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前:在前面,名词做状语 垣墙:筑起围墙,名词做动词 以:用来 当:同“挡”

6、,阻挡。,我略为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渗漏下来,前面开了四扇窗,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在 美景,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美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偃仰啸歌:或俯或仰,大声吟诵。 万籁有声:外界的各种声音都能听见。,借来的书放满了书架,我或俯或仰,高声放歌,大声吟诵,有时则静默独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寂寂:非常寂静。,然而庭院台阶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三五之夜,

7、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又称望。十六,既望。初一,朔。最后一天,晦。 班驳:纷杂错落。 明月半墙: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 姗姗:舒缓轻盈。,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半墙上,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第一段:写项脊轩中可喜的事。,第一段内容理解,对项脊轩环境介绍,修葺前后对照着写。着墨不多,却清晰勾勒出书房概貌。写书房外部环境,更写出轩中幽静气氛。 景物中处处渗透作者感情。写项脊轩旧状和新貌,把一间极普通的斗室写得那么可爱,正是作者喜爱这间书房的感情反映。,“借书满架”写的是书房陈设,“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写读书之乐

8、。特别是“庭阶寂寂-姗姗可爱”几句诗意般的描写,更是情景交融,流露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而作者写喜又是为下文写“可悲”作铺垫。,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万籁有声”乃是以动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构上承上启下。,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统帅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一句话。它常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缮后,多可喜,鲜明对比,第二课时,语 音,

9、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扉 兀坐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语 音,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扉 兀坐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xun,l,q,yun,di,cun,y,b,gu,fi,g,h,h,Jing,yu,shn,yn,ho,w,po,q,xio,li,z,语 音,渗 修 墙 栏 仰 异 门 长 象 老 先 中 万 妹,l,q,yun,cun,y,b,gu,g g,h,h,Jing,yu,shn,yn,ho,li,z,语 音,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10、 偃仰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万籁 姊妹,l,q,yun,cun,y,b,gu,g,h,h,Jing,yu,shn,yn,ho,li,z,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然:但是,表转折。 居:居住。它的其它用法还有: 可:值得。,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官守法 二者必居其一 昂其值,居为奇货 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过了,处于,当,任,占据,存储,坐,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原先。 为一:构成一体。 ,“一”是数词作

11、名词 迨:等到。 内外:在里面在外面,名词做状语 往往:到处。 是:这样。 而:表修饰。还有其他用法:,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这样。,B 客逾庖而宴 C 呱呱而泣 D 而庭阶寂寂 E 某所,而母立于兹 F 余扃牖而居,B 顺接连词,C 修饰连词,D 转折连词,E“尔”,你的,F修饰连词,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西:向西,名词做状语 庖:厨房。 宴:赴宴,吃饭。名作动。 已:已而,不久。 凡:一共,总共。 再:两次,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

12、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3.本层写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写后庭院一再变迁,家境没落,表现一个“悲”字。,析:表明这样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已经到了叔伯之间各人顾各人的程度了。,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妪:老妇人 尝:曾经。 乳:哺乳,喂乳,名作动。 妣,母亲。 先:逝世的 抚:对待,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3.“厚”的用法: 先妣抚之甚厚 水之积不厚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遂厚葬之,好,深,忠厚,优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

13、于兹。”,于:和。 每:常常。,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对我说:“这里,曾是你母亲站立过的地方。”,“所”的用法; 鱼我所欲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所以动心忍性,的东西,被,用来的方法,所:地方 而:同“尔”,你。 兹:这里。,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而:表修饰 以:用。,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14、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这说明:归有光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 有印象的,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 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 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这是一点不 易言明的伤痛。,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束发:文学常识 读书轩中:读书于轩中,省略句。 过:看望。 竟日:整日。,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 总角 垂髫:幼年的儿童. 豆蔻年华: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j

15、 :十五岁的少女.(女子成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男子刚成年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男子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 耆q: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 耋di :七十到八十岁. 耄mo :八十岁到九十岁. 期颐: 一百岁,2.“过”的用法: 大母过余 非寡人之过也 过故人庄 有过之,无不及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从轩前过,看望,过失,拜访,超过,犯错误,经过,3.“若”的用法 久不见若影 仿佛若有光 噤若寒蝉 不思而言,童子不若,你,像,像一样,比得上,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比:及,等到。 去:离开。 以:用。 阖:关闭。 效:成功。,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的成功,那是可以期待的吧!”,4.“效”的用法 吾家读书久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斯用兵之效也 东施效颦,成功,任务,效果,效仿,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顷之:不久。 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