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751678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泥人和泥面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欣赏传统民间面具,认识其对称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和民族纹样装饰特征。能运用揉、压、捏、贴、刻等技能进行基本体的组构,创作有趣的泥面具;感受泥人(立体泥塑)与泥面具(泥板浮雕)的不同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 在造型游戏活动中了解民间面具内涵和简单寓意(或相关传说) 。通过探究泥面具与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在上节课塑泥成形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搓、压、捏、贴、刻等泥塑的表现技法。 在创作游戏活动中,学习“夸张变形”的创作方法,感受美术创作的情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二、

2、教学要点设计:1、教学重点:运用基本体要素进行构思与塑造出自己喜欢的面具形象。2、教学难点:如何用泥塑技法表现泥面具夸张生动的表情。3、兴趣点:超轻粘土的可塑性与其丰富的表现力。三、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在低年级首次引导学生用泥塑造人物形象和面部形象。因此,除了让学生继续学习泥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法外,主要让学生体验小泥人(立体泥塑)和泥面具(泥板浮雕)的不同艺术特点。本课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应用上节课学习小泥人制作学到的技法:搓、压、捏、贴、刻等技法塑造出能挂的生动的有趣的面具。教学活动:课前准备:(预备三分钟)一、 检查学生用具。二、 点评上节学生作业情况。1、师:现在我们先来欣赏前面“小

3、泥人”一课时,我们班一些做得好的同学作品。(循环播放学生作品小泥人制作技法)师:刚才有展示到小泥人作品的宝贝站起来,大家鼓掌表扬!全体师生鼓掌互相鼓励、表扬。2、复习上街所学泥塑技法:我们现在手比来复习一下上节我们学到的一些泥塑技法,好吗?(师生互动)课堂实录:一、 激趣导入:1、师:宝贝们上节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小泥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泥面具。(出示课题:“和”、“泥面具”)2、师:开始学习前我邀请了一位可爱的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邀请她上来好吗?生:好3、师举着面具亮相:嗨大家好!我是小萌,我萌萌哒,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咦潘老师呢?生:你就是二、 课堂发展:活动一:欣赏,感受。PP

4、T介绍几种不同种类的面具。1、师揭开面具:哎呀,看来我隐蔽的还不够,被你们看穿了。其实在上课前,老师特地上网查了一下有关面具的资料,百度网页告诉我:面具是一種戴在面上的器物,通常是用作隐蔽、表 演或娱乐、祭祀的用途。最初面具起源于古希腊,当时的古希腊戏剧兴盛,演员就常带着面具进行演出。后来面具流传到各国,随着各国的风土人情变化,面具性质作用也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像我们国家极富盛名的川剧面具和我们课本举例陕西的挂虎面具就都属于戏剧中的表演面具;而像意大利的威尼斯面具,它则是典型的节日面具代表,因为它的夸张、美艳更适合于舞会、狂欢节这样的节日;祭祀面具方面不得不说说在我国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

5、星堆考古遗址发现发现的兽面具、纵目面具、人面具,瞧,我们的总理前不久还把“人面具”的复制品送给秘鲁国家博物馆留念呢!课本图例里的这三个工艺品面具,就是仿照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制作地;最后欣赏一种深受宝贝们喜爱的“搞笑面具”。看完上面我分享的几种不同种类的面具,宝贝们有什么感想?2、学生自主举手发表欣赏感想。生1:色彩鲜艳。生2:怪异。生3:恐怖。生4:可爱。生5:美3、师生讨论:小泥人和泥面具有什么不同?师:听起来你们还是很有感想的,今天我们要继续用黏土来表现制作面具。制作前老师想问问你们,你觉得小泥人和泥面具有什么不同?生:小泥人是立体的、泥面具是属于泥板浮雕。4、探讨如何制作面具(引导学生小组

6、讨论)师:那如果要你用上节你所学到的技法(指示上面),来做的面具,你准备怎么做呢?同组的同学说说看?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参与讨论。5、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制作方法。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学生汇报:生1:拿这些制作泥塑的工具做出想要的形状,再贴上。生2:运用技法做了贴上。生3:我想做一顶帽子给面具贴上。生4:我想给面具的脖子做一个项链给她戴上。师:嗯,像爸爸平常带的领带一样的是吗?太棒了!生5:我想把自己带的羽毛插到面具上面去!师:你自己带的?好!6、师进一步范制作步骤。师:看来你们都很有主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想怎么做?生:想师:那老师准备应用上节课所学的这些技法来做出课本里的图例来给你

7、们看看?师边解说边示范制作步骤:先拿出一块超轻粘土,把它搓圆,压一压,再捏一捏,边转圈使它变大起来;再找一些泥块搓一搓(成条形)当它的头发,再搓一条,给她装饰的发量多一点,再找一些小的泥块把它搓一搓,搓成条,也可以在桌子上搓,然后把它卷起来,这样(的形状)像什么(生齐答:蜗牛),这可是女士们最喜爱的发型前额卷发,装饰好三个前额卷发。再找些小泥块搓成小长条型,卷起来做成眼睛,再些小泥块两指搓成长条做鼻子、嘴巴。最后装饰上腮红。这样一个简单的面具就做好了,今天为了更好玩,我给你们准备了马勺当做底板,你们可以用超轻粘土在上面直接制作,晾干后就跟小萌一样成为一个有趣的泥面具啦!来让我们动手开始吧!(同

8、时出示作业要求: 能用上节所学技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泥面具。)7、生创作,师巡辅。8、分组展示、评价。评价方式:生评;师评。9、利用PPT布置课后拓展:寻找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结合超轻粘土,完善课堂制作的面具。上课实况:部分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小泥人和泥面具(第二课时)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传统民间面具的同时,能运用技法进行基本体的组构,创作出有趣的泥面具。这一课在低年级首次引导学生用泥塑造人物形象和面部形象。因此,更为主要的是主要让学生体验小泥人(立体泥塑)和泥面具(泥板浮雕)的不同艺术特点。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从激趣导入、引导思考、探究制作三个方面进行教

9、学结构的安排。 美术课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所以在上课的一开始我就带着面具与学生一起欣赏学习,这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面具的欲望;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向他们展示丰富多彩的面具,让他们直接通过视觉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面具的艺术特点,从而适当地运用在他们接下来的面具制作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他们在面具制作的方法上,在组内各抒己见,大胆探寻可行的制作方法,老师在巡视讨论中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由于低部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作业的进展过程较慢,导致在展示时间上有点仓促,本来想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展示,这样每一个学生就都有展

10、示自我作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信,但无奈低部学生对于虚心听取的习惯还是较差,当别人展示老师点评时,有的学生顾着自个制作,没参与到与其他同学的互评及老师点评这一重要环节之中;其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呈现出有部分同学缺少相互间的合作精神,这在以后类似的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我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像这一课在布置作业时可试着让学生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个面具,这样既解决了制作时间不够的问题,又可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乐趣的同时增强集体合作精神。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中,不但要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促进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喜爱以及动手能力的

11、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创新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像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导入部分面具表演有效地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在让学生展示过程中,纪律显得比较乱,展示效果不够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下一课在这一环节上,我要先让全体学生停下手、坐好,再请各个小组做得好的学生上台来,逐一展示,其他学生再来举手评价,我自己也参与到评价当中,做到老师先评,学生再点评补充,这样能更好地引导这些二年级的孩子形成懂得美,欣赏美的艺术眼光,且能给那些有创造和变现能力的学生,更多展示的平台。最后在教学的方法上,我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多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例如有些班级,外省贫困学生较多,美术基础较差,幼儿园时段手工制作基础几乎为零,这样班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制作要求可再降低一些,鼓励他们尽量采用合作制作的形式,以便于他们互相启发,开拓思维,积极动手。以上就是我上完小泥人和泥面具(第二课时)这一课的反思和初步改进教学过程的构想,期望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