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1415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案例分析s知识分享(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事件的要素,1、公共性 2、涉及公众权利 3、涉及公法 4、具有社会影响力,公共性,1、陌生人领域 2、非中心公共网络 3、由公共理性维护,管 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资源的整合和调配,阜阳强拆案例,2011年8月10日开始,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胡桥 居委会胡庄100多户群众自家居住多年的房屋遭到200多名城 管和社会闲杂人员的野蛮强拆。当地政府组织城管、胡桥社 区等部门,以及社会人员约200余人进行强制拆迁,虽屋内 有人,但仍用挖土机将李平光家的三间卷闸门野蛮抓开,进 入室内又将他七十多岁父亲和姐姐强行拖入早已准备好的 120医疗救护车上。被拆迁户在阻

2、止时被强行拖走,致使多 名群众身体擦伤。此后,强拆人员经常夜间袭击被拆迁户, 每当居民入睡时对其采取强拆,或放鞭炮投放在居民家中, 驱走群众离家。,1、强拆是否合理? 2、其中的问题有哪些? 3、如果强拆不合理,理由是什么?,公共管理的合法性,1、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2、程序正义 3、实质正义,1、公共权利与个人权利的关系。 2、公共利益与法律 3、三者之间应该何种排序?,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地位,一、公共管理部门 二、公共管理部门结构 三、公共管理部门的运行 四、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 五、公共管理部门的变革与发展,公共管理部门,组织:在一定环境下,人们基于交往而形成 的具有共同的心理意识,并且要

3、达到特定目 标,以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动态组织:组织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配置和运行过程。 静态组织:组织的各个构成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 上所呈现的状态和模式。,“卡特里娜”飓风 与沃尔玛(一),卡特里娜”飓风肆虐后,当路易斯安那州民主 党参议员玛丽兰德里欧还在指责联邦紧急事务管理 局在撤离受害者时“拖拖拉拉”,对提供药品、通信 设备和其他急需物品的捐助建议也不加理睬时,沃 尔玛已派出约1200辆载有水、食品和其他应急物品 的卡车前去补充商店供应和提供救助。它通过设在 本顿维尔的紧急反应中心来协调其救灾措施,利用 公司的GPS卫星系统来追踪卡车的行踪。,“卡特里

4、娜”飓风 与沃尔玛(二),飓风的到来速度如火箭一般,但是沃尔玛应急能力也同样惊人。2005年8 月28日,卡特里娜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接下来几天,连续重创西南湾 区,沃尔玛在灾区的126家分店以及发货中心都受到停电、淹水或强风摧 残等冲击。9月2日就有分店陆续开始营业。 而事实上,沃尔玛的灾难管 理从风灾发生前就开始了。8月24日,卡特里娜从热带性低气压转成飓风 时,沃尔玛的营运持续负责人杰克森就开始进驻紧急指挥中心。当卡特 里娜到了佛罗里达州时,这个中心已经有50个经理和支持人员,从货运 专家到损失预防专家都在备战状态。接着,杰克森就要求沃尔玛的仓库 增加发电机、干冰、饮用水、干粮等灾难紧急

5、用品的库存,而且要放在 指定、较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受灾严重,一开店就可容易取货、补货。 “每天清晨6点,沃尔玛的员工就开始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仔细地关 注着当地这一天的天气状况,然后根据气象预报,临时决定新上架和需 要补充的产品。”,“卡特里娜”飓风 与沃尔玛(三),沃尔玛在全国有七个发货中心,能迅速地将 商品运往各店面。他们也从既有信息中撷取 智能。沃尔玛从全国气象服务的气象信息和 店里的销售纪录中分析,在飓风来临前后, 哪些商品的销售会较佳,以预先做好库存准 备。,“卡特里娜”飓风 与沃尔玛(四),沃尔玛全球总裁李斯阁在中国回忆那场飓风时强 调,预告说卡特里娜飓风会呈扇面形向新奥尔良推

6、 进,于是沃尔玛紧急把包括饮用水、燃料在内的很 多商品向该地区5个比较大的配送中心转移,一旦其 中一个物流中心覆盖的区域出现严重灾害,就及时 将其他4个物流中心的商品向这个区域运送,以保证 让它们在当天就能到达最需要的地方。临近这个扇 型区域、靠近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州,也有沃尔玛 的配送中心和很多家商店,这保证了沃尔玛可以实 现迅速配送。,1、从卡特里娜飓风,你认为沃尔玛是不是一 个公共管理部门?为什么? 2、如果它是公共管理部门,你认为这代表了 一种什么趋势? 3、你认为公共管理部门包含哪些要素?,公共管理部门的特征,1、追求并且维护公共利益。 2、合法而正当地行驶公共权力。 3、提供高效的

7、公共服务。 4、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部门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公共管理部门结构:垂直型、水平型 运行模式: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横向权力,政府破产案例(一),2006年7月1日,美国新泽西州州长科尔津签署一项行政法 令,“关闭”已经没有权力支出任何预算的州政府。行政令签 署几分钟后,州内公路建设项目就已经接到停工通知,交通 部门计划在当地时间7月1日中午关闭;州法院也将被迫处于 “停工”状态,除非有特殊情况亟待处理。该州其他非特殊领 域的政府机关也很快停止运行。此外,所有州立公园、海滩 和名胜古迹也将被迫关闭,但预计将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开 放一天。不过,包括警察局、监狱、精神病所和儿童福利机 构

8、等在内的关键部门仍然处于运行状态,不过大约3.6万名雇 员将在欠薪状态下维持工作。,政府破产案例(二),导致州长下达“停工令”的直接原因是州议会没有在 规定时间前通过州政府预算。根据新泽西州宪法, 州议会必须在7月1日前通过一项平衡预算方案,否 则州政府将无权使用任何财政开支。此前,州长科 尔津提出将州销售税从目前的6%提高到7%,以平 衡45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但却遭到了州众议院的强 烈反对,致使平衡预算最终未能在7月1日前通过, 由此也冻结了政府的开支权。,1、你认为新泽西州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属于什 么管理结构? 2、它们的权力运行方式是什么? 3、这种方式有什么弊端? 4、这种方式有何优点?

9、 5、你认为如何改进这种权力运行模式?,“小政府典范” 走上机构膨胀的老路 (一),石狮市是福建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县级 市后的“小政府、大社会”作为全国地方机构改 革的模式之一,在90年代初是福建省的一面 旗帜。然而仅仅10年间,该市的党政机关人 数却快速反弹,行政人员由建市初的600人增 长到1300人,事业单位人员(不含教师)由 400人增长到1200人。当年的“小政府典范”重 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 。,“小政府典范” 走上机构膨胀的老路 (二),1998年,石狮正式建市。建市以来,经济取得了飞 速的发展,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6亿元,工 农业总产值141.2亿元,财政收入

10、4.85亿元,分别是 1998年的22倍、34倍和18.5倍。应该说,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党政机关人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增 加,一些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无可厚非。然而石狮市 却呈现出“非常规”的机构膨胀,行政机构增加一倍 多,行政人员翻了一番多,事业单位(不含教师) 人员增加了2倍。仅有29万人的石狮市,“小政府”已 基本无“小”可言。,“小政府典范” 走上机构膨胀的老路 (三),为何原本“轻装上阵”的党政机构却由小变大?石狮 市许多部门的负责同志说,“上面”设置的部门,如 果“下面”不对口设置,“上面”布置的任务如果没有相 应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工作都有人做,但上级部门 总是认为我们没有充分重视。

11、在这种“压力”之下, 为了同“上面”对口配置,就“生出”了多个部门。1990 年市委设立了组织部和宣传部,1992年政府又设立 了外经委、监察局、计生局、教育局,1994年税务 分设机构截止2000年,石狮市直机关已达35个。,“小政府典范” 走上机构膨胀的老路 (四),为了缓解行政机构急速膨胀的压力,石狮市 采取了增加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的做法。如 在经济局下设置了交通处、价格事务所、技 术监督所等13个事业单位,但实际上,这些 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大多有行政执法权,都 是得罪不起的“大爷”。一个交通处就有近50 人,和其它县市的交通局没有什幺区别。,“小政府典范” 走上机构膨胀的老路 (五),

12、精简后的石狮市还面临着安置多余的行政人员的压 力。建市以来,石狮先后组织了4次公务员考试,每 年还吸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和军转干部,年均100名以 上。由于沿袭原来的用人机制,“小政府”没有一个 正常的“出口”,结果人员越来越多。截止2000年, 该市市委常委多达15人,正副市长9人;市级党政机关行政 人员365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50多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石狮市只好用增加机构的办法来“分流”人员和“领导”。刚建市 时,石狮市仅设3个乡镇,现已增加到7个乡镇、2个办事 处,各级单位的临时人员多达上千名。这样的人员配置使设 置机构工作中办事效率大大降低。,1、你认为石狮市机构膨胀的根源是什么?

13、2、“小政府”和“大政府”,你倾向于选择谁? 为什么? 3、政府规模和政府服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4、如何有效控制政府规模?,印尼海啸事件(一),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先后殃及10余个国家,死亡约30万人,造成140多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成为继1970年孟加拉热带风暴、1976年7月中国唐山大地震之后,30年来世界第三大自然灾害,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海啸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共承诺援助资金已达40多亿美元,表现出空前团结和人道主义精神。,印尼海啸事件(二),2004年12月26日早8时,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大洋深处突发强

14、烈地震,使几乎整个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都震颤起来。在海边休闲、劳作的人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谁也没想到,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当海啸降临时,人们同样无以应对。斯里兰卡的一名灾民说,当时他们刚干完早晨的活,正在休息。不知不觉间,海水逼近了他们的房子,随后又很快退去,一切都都很平静。村民们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都感到莫名其妙。然而没过多久,海浪又咆哮着扑来,把成年大象大小的石头卷了起来,还将成吨的海鱼抛到岸上。几分钟后,海面又趋于平静。很多渔民跑去看自己的渔船,有的人则在海滩上抓鱼。就在此时,更大的海浪冲了过来,“房屋眨眼间变成了垃圾”。,印尼海啸事件(三),据泰国国家报消息,泰国气象部曾有45分钟时间对

15、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发出海啸警告,但担心如果发出警报而未发生海啸可能影响国内旅游业因而没有发出。一名泰国气象局官员称,印度洋地区已经数十年没有发生海啸,因此他们不愿意发出海啸警告。事实上,就在地震发生的30个小时前,一份包含14条减小海啸危害措施的报告就张贴在泰国气象部门。报告明确指出,在海达曼海发生海下地震后,泰国气象部应当立即准备应对海啸。但由于担心影响旅游业瞒报了警告。,印尼海啸事件(四),斯里兰卡负责灾后救援工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斯里兰卡没能认真对待地震预警警告,应对破坏性海啸来袭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我们一直很自满。人们直在发布地震和海啸的警报,我们自己也捕捉到了

16、地壳的数次震动,但很明显,我们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印尼海啸事件(五),泰国官员称,该国没有在受海啸袭击的泰南部地区西部海岸部署海浪监控传感器,因此当地民众和游客无法得知海啸预警。曼谷邮报援引泰国气象厅前预报专家他玛萨罗史密斯的话说,虽然地震很难预测,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具有可预测性。气象局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发布紧急预报,从而疏散人群,但他们没有做到。气象厅官员说由于缺乏卫星技术,气象厅无法发布实时预报。,印尼海啸事件(六),印度洋沿岸这些国家在分享相关信息时渠道 不畅。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检测到大地震之后 本来试图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国准备防范海 啸,但始终没有和这些国家的相关部门联系 上。原因是“这些国家没有正式的警报传送渠 道,在我们的通讯簿中,没有这些地区的负 责人联络处”。,印尼海啸事件(七),海啸灾难一出现,联合国马上作出反应。联合国有关部门于海啸发生当天在雅加达紧急召开专家会议,讨论灾难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造成的损失和所需救援物资情况。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表示联合国正在向遭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派遣灾害评估和救灾协调工作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