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河北2012已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76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河北2012已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河北2012已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河北2012已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河北2012已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河北2012年已考)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写出了秋风之狂。全句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飞”照应“卷”,“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描写了一幅风卷茅飞的悲惨场面。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茅屋被秋风吹破已是悲剧,“群童”的行为更是雪上加霜,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

2、,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前两句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丧乱”指“安史之乱”。屋破雨湿更显夜长,悲苦之情从心中发出。国愁家破,诗人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3、受冻/死亦足!诗人处漏屋却忧天下,博大胸襟和崇高理念令世代感动。【本诗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诗人本身的凄惨景况,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借以暴露当时人民大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愿望。【写作手法】1.叙事和抒情相结合。2.长句和短句相结合,错落有致。【高效集训】1(2012河北中考)“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是指“_安史之乱_”。“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_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值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凄冷的夜晚_。2(2016佛山中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_与“老无力”相照应。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_3(2012河北中考)“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_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作铺垫。_4(2016佛山中考)“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_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_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