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六)次北固山下(河北近8未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69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六)次北固山下(河北近8未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六)次北固山下(河北近8未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六)次北固山下(河北近8未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次北固山下(河北近8年未考)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既写景又点明

2、了时令。“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感。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旧事物当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本诗主旨】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去吴中途经北固山时写的。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写作手法】寓情于景,景中含理。【高效集训】1(2016石家庄42中模拟)次北固山下是一首_五言律诗_(体裁),作者是_唐_代诗人王湾。2(201

3、6石家庄42中模拟)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示例一:“阔”字用得好,“阔”字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表现出水面的辽阔。示例二:“悬”字用得好,“悬”字体现出一帆风顺,行船平稳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舒坦的心情。_3(2016石家庄42中模拟)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_4(2016原创预测)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_借鸿雁传递家书,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_5(2016原创预测)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颈联:_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_尾联:_淡淡的乡思愁绪_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