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369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学案【考纲解读】1.了解并掌握我国和世界上现有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名称、原因和特点;以某区域工程建设为背景,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分布及选择、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生产区和消费区的发展以及地理环境影响的方法。【限时训练】 (2009重庆)图1和图2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2中饼状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城市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A 3.5 1.3 4.9 13.1 18.8 23

2、.5 B 7.2 9.5 11.3 14.2 18.2 22.7 城市 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A 25.9 25.9 21.4 14.8 5.5 1.0 B 26.7 26.7 23.6 18.5 11.2 7.3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答案】(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图1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图2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知识回顾】知识点一、南水北调的原因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1)自然因素:时空分布不平衡。从地域上

3、看,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 性, 多 少。从时间上看,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 分配和 变化较大。 (2)社会经济因素:北方地区人口和 占全国比重较大,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所以水资源 矛盾极为突出。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还与 和浪费严重有关。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布也较 ,且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 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域与最缺水的 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1)不平衡、南、北、季节、年际。(2)耕地、供需、污染、一、均匀、西北、华北。知识点二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

4、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位置在 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但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和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工程位置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 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 的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从长江北岸的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向北沿京杭运河到天津,另一支到胶东。工程位置位于第 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 高 低,需抽水北送。(1)青藏、自流、西北、华北(2)丹江口、华北平原 (3) 三、北、南知识点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将缓解 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其 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

5、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可进一步改善 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缓解 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 。使区域生态环境向 方向发展。北方、经济、生态、调入 地下水位、沉降、良性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经东线调水区为例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河口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 ,使航道淤塞。调水会对江淮地区的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6、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地下水位,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东线工程范围内大量的_会降低水质倒灌,升高。淤积加重低洼,较高,盐碱化 污水排放。【合作探究】1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北方缺水问题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1、原因: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径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影响: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湿地、湖泊面积减小,环境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2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提示:修建水库;增强节水意识,防止水污染,对已污染的水资源加强治理;发展节

7、水农业;采用新技术寻找新的淡水资源如海水淡化技术;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提高水价,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保护生态环境等。3.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提示: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4.南水北调对水量输出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1)调水后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榆水点的本身及其下游。调水后,长江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枯季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水明显增加,并影响下游水质。 (2)中线和东线调水,不涉及长江上游的水量,预

8、计不会影响上游的航运。中下游水量虽然有减少,减少水量不至于对航道产生大的影响。但在长江口由于长江径流减弱,潮流加强,潮流顶托和盐淡水的相遇,必然加速细粒泥沙的沉降和长江口拦门沙滩的发展,影响长江口的航运。 (3)中线引水从丹江口水库开始,调水将影响水库下游汉江中下游的灌溉和航运。5.南水北调对输水通过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1)东线调水在黄河以南将通过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淡水湖泊,这些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和水生生物(莲藕、芦苇、菱角)的富产区。调水后湖泊维持高水位的时间增长,湖泊环境发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库区周围地下水位如不能有效控制,将会引起土壤

9、盐渍化。 (2)东线榆水干渠连通四大水系,干渠线路应与四大水系的全面整治结合进行考虑。 (3)中线输水干渠属于新开挖的渠道,将有部分水量渗入地下,预计黄河以南渠道两侧盐渍化问题不会太严重。黄河以北地区长期榆水后,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土壤盐渍化问题仍需注意。6.南水北调对水量输人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1)东线与中线规划大力发展和改善沿途的灌溉条件,海河平原很容易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中线灌溉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土壤盐渍化问题较小。 (2)缺乏水源或水源不足的城市与工矿区,输入水量后一般对环境会起改良的作用但应注意合理用水,防止工业造成新的污染。(3)灌溉面积增

10、加,各种蓄水体的面积也将扩大,这将会使灌溉区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有所变化。 (4)调水后会不会引起血吸虫病北移,引起关注。南北大运河沟通也并未曾使钉螺北移由于北方的气候不适宜钉螺生存,所以南水北调后血吸虫病北移的可能性不大。【例l】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1)(5)题。材料一 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流域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 (万人)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量 (亿立方米) M流域 58 13955.18 6478.18 834.09 N流域 79 15387.82 481.50 402.56长江流域 178 40825.12 9274.22 1737.12海河流域 32106

11、27.02 212.06 432.83淮河流域 33 15502.13 625.29 656.92材料二 中国局部水系图 (1)表中的M、N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M_,N_。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_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_流域。 (3) 图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A城是由于_,B城是由于_ (4) 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正在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输线路线,其中工程量较小的是 ,水源水质条件较好的是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

12、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1) (2)珠江(1分) 海河(1分)(3)水量不足(水源型缺水)(1分)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1分)(4)甲(1分) 乙(1分)(5)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治理污水;修建水库;开发水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法治,规范治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任意答对四点得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材料2: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材料1: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例2】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1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西气东输工程、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 () A河套平原路

13、程最短 B宁夏平原气候适宜C河西走廊地形平坦 D柴达木盆地物产丰富(2)西气东输工程的中段B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原因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B加快陕、晋两省的能源外运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交通线路(4)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5)结合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发展了经济的原因。(6)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要分析原因。【参考答案】(1)C(2)C (3)B (4)D(5)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6)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例3】(2010山东)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