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194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一中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水一中高71届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考生注意:试卷分第I卷、第卷两部分。第I卷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四种情况所对应的层次是(1)池塘中的一个衣藻(2)池塘中的所有生物(3)池塘中的所有衣藻(4)池塘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细胞、群落、种群、生物圈2、如下图所示,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3、下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共生

2、、捕食、竞争 B竞争、捕食、共生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过程体现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B人类活动一般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C初生演替实质上就是物种的起源与进化过程D任何生物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是形成树林5、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D草本植物较为低等6、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3、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 B C D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 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C生产者和分解者 D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8、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D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9、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从山脚到山顶属于什么结构?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A水平结构,依次减少 B垂直结构,依次增加

4、C垂直结构,依次减少 D水平结构,依次增加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A4个 B5个 C3个 D2个1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由于食物链延长,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C每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3、不同

5、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造成这种分解速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A湿度 B温度 C阳光 D微生物14、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A1062106千焦 B2106千焦 C106千焦 D0千焦15、“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C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D虎性情孤独,不群聚16、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

6、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就无法从外界得到任何食物,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A交替食用玉米和鸡 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C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 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再吃之17、下表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能量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2.81091.31089.11072.9106下面符合这四个种群所构成的营养结构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乙 乙C甲 丙D甲 丁 丁 丙abc18、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食物链中,与金字塔相符合

7、的是 草 大树 昆虫 兔 鸟 狼A B C D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1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C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20、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2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假如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每增加2kg的体重,约消耗植物A1750kg B1500kg C1250kg D1100kg21、大力推广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A.鱼虾全部死亡 B. 金属污

8、染C. 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 D.氮氧化物污染2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的主要气体污染依次是A.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C.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2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BA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B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

9、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24、你估计一个湖泊里氧浓度在什么情形下最高A白天、污染的湖水中 B白天、未污染的湖水中C夜间、污染的湖水中 D夜间、未污染的湖水中25、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中,测交是指AFl与隐性纯合子相交 BF1与显性亲本相交CFl与双亲之一相交 DFl进行自交26、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A1/4或1/8 B9/16或5/16 C7/8或5/8 D3/8或5/827、某豌豆基因型为Dd,让其连续三代自花受粉,推算

10、F3中纯合体占总数的A38B18C78D58 7 8 9 103 4 5 61 228、下面是一个遗传病家族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分析回答,该病是由染色体 性基因控制的。A、Y隐 B、X隐 C、常显 D、常隐29、上题中的5的基因型是A、有两种可能 B、aa C、AA D、Aa30、上题中的10是杂合体的机率是A、1/4 B、1/2 C、2/3 D、100%31、上题中的如果10与有该遗传病的男子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机率为A、1/4 B、1/3 C、2/3 D、2/432、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

11、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出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 3:1:3:1 B. 9:3:3:1 C. 4:2:2:1 D.1:1:1:13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dd BDb CDd DDB 3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A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后研究多对相对性状C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先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现象35、下列不属于配子基因型的是AAbDf BAaBB CAbdf DABDf36、四分体是指A细胞核中有四条染色体 B联会后同源染色体中四条染色单体的总称C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12、染色体 D细胞核中含有四条同源染色体37、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A鸡的受精卵 B人的精子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 D人的次级精母细胞38、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是A卵细胞 XAB,XaB B精子 AXB,AY,aXB,aYC卵细胞 AB,aB D精子 AB,aB 39、基因型为DdEe的动物个体,在生殖时假如有8万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其形成具有双隐性的Y精子有 A4万个B8万个C16万个D32万个40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 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建水一中高71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