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065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九年级化学暑期精品作业8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C-1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每小题答案填入下表中:12345678910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答案】B【解析】应该是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而不是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故选B2、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为了节约药品,用

2、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C.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答案】D【解析】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应该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A错误。实验室内不允许用手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故B错误。倾倒试液时,标签要向着手心,否则会腐蚀标签。故C错误。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故选D3、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用铁矿石炼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 天然气燃烧的反应是:CH4 +2O2CO2 +2H2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绿色

3、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硝酸银溶液能与铜片反应,说明金属银的活动性比铜强【答案】C【解析】用铁矿石炼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天然气燃烧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置换反应指的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B错误。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硝酸银溶液能与铜片反应,说明金属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D错误。4、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 蒸馒头时加适量的纯碱 B. 制香肠时加过量的亚硝酸钠C. 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 运输海鲜品时用甲醛溶液浸泡【答案】A【解析】加过量的亚硝酸钠、用霉变的花生、运输海鲜品

4、时用甲醛溶液浸泡都会危害人体健康。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6、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某物质完全燃烧产生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证明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

5、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故A错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B错误。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原物质中含有碳氢元素,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 能使火焰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D正确。0ab温度()溶解度(g)c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一定温度下的a、b、c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a溶液 B.b溶液C.c溶液 D.a溶液和c溶液【答案】A【解析】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对于任何物质都能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升高温度能变成饱和溶液的只能是溶解度随温度的

6、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故选A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pH试纸不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B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D用饱和(NH4)2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鸡蛋清溶液【答案】A【解析】肥皂水显碱性、食醋显酸性,用pH试纸可以区分,故A的说法错误,故选A.9、艾滋病的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社会公害。2005年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P 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径,从而有效地抵抗HI1病毒(艾滋病毒)、SARS病毒。已知维生素P 的化学式为C27H30O16,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维生素P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维生素P是

7、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维生素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将维生素P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A B C D【答案】B【解析】维生素P是由维生素P分子构成的,一个维生素P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第二句错误,27:30:16是维生素P中原子的个数比,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0):(16*16),故第3句错误。10、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甲同学推测

8、该气体可能是H2 ,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答案】D【解析】是要探究为什么有气泡产生,而不是看产生气泡的快慢,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 分)11、(7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2)常用燃料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增大

9、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 都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3)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环境杀菌。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_ _。(4)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_。(5)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 _。(6)水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可使水溶液的凝固点_,以防止水结冰。(7)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

10、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2、(7分)现有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Fe2O3O2Fe(1)在“方框”内填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2)写出有硫酸铜溶液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1)NaOHHCl2CuSO4(2) Fe+ CuSO4 =Cu + Fe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解析】突破点看既能和铁反应又能和氧化铁反应的就是盐酸,即可推出结论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3、(11

11、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或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_ _。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备,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请回答: 乙炔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从上图选择实验室制备乙炔所用仪器

12、的最佳组合是 和 (填字母)。 14、(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他们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

13、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_。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实 验 操 作预期实验现象结 论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小结】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实验一:碱实验二:(1)水珠(或水雾等合理答案均可)(2)Ca(OH)2+CO2=CaCO3+H2O(2分)(3)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NaHCO3中含有Na、H、C、O等元素等合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