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1017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要通过善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首先,善是为人之本。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

2、端说”,他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其次,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追求。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命运一体的道德价值观。再次,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

3、家国一体,“孝”“忠”合一。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要将感恩、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最后,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所谓“黄天元素,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道”、“天(理)”往往与人的善心、良心相通相连。儒家认为,良知即天理

4、。在现实生活中,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中国人成长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要,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本是觉悟善性、安践善性。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仰基因,成为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构筑社会善的规范体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

5、、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摘编自王永智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B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道德价值观。C因果报应论与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致力于在现实社会中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D将中国传统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双重意义。2下列对

6、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B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略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C文章主要采取了道理论证,特别是对文化典籍的引用,使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底蕴。D文章首尾两段都联系现实,指出善文化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立足当下的创作意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B家庭是培育与践行善文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要注重培育下一代感恩、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

7、。C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看出,当时的人们都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都积极实践善性。D“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信念,对于今天我们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仍有重要现实意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压力。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已经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

8、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几年的就业仍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此外,一些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需要给予特殊关照。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6日)材料二:注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Q4指第四季度。(数据来源于互联网)材料三: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虽然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

9、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会有变化,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来追求的。但实际上,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最近2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着教育被定位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更高水平的人力

10、资本存量如果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创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既事关民生,也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摘编自赖德胜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材料四: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还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职业类别,为个体的就业带来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

11、机会,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质量带来新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32,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并且由于城乡分割、个体差异的存在,在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中的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都普遍偏低。(摘编自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数量大政策持续发力B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人力资本存量C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就业高水平的经济增长D互联网技术新岗位、新职业个体就业质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2年以来,由于措施得当有力,

12、我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未来几年就业压力仍然是巨大的。B由材料二可知,2017及2018年环保、印刷、包装、造纸行业都处在就业饱和状态,就业前景不容乐观;2018年处在就业饱和状态的行业有所增加。C尽管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不可否认,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D如果提升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这将对他们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对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6请你结合材料给急需就业者提三条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13、题。萝卜曹永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他喜欢蹲在地埂上,看看嫩绿的蔬菜,听蔬菜弄出那种梆梆的细响。这会儿,老栓正背着手往菜地走,隔老远,就看到地里有个人。地里的萝卜长得很好,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顶着绿缨。吹风的时候,绿缨就摇来晃去。那个人从地里拔出一个萝卜。老栓皱着眉头说,哎。那人抬起头,侧过一张白净的脸。老栓说,这是我家的地。那人说,噢,我有点口渴,就拔个萝卜。老栓说,你没打招呼,拔得倒热乎。那人从地里走出来,和蔼地说,我给你钱。老栓说,我家不缺这几块钱。那人提着萝卜,有点尴尬。这时候,老栓发现那人的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知道那是照相机。那人说,我想去阳关山,你知道怎

14、么走吧?老栓说,顺着湖边走,绕过去就是。那人说,我去那边拍黑颈鹤。老栓说,你们闲得没事做。那人把萝卜掰成两截,边嚼边说,这萝卜可真甜。老栓得意地说,当然嘛,西海的萝卜。那人说,你们这里适合种蔬菜。老栓说,不瞒你说,收成确实不错。老栓觉得这个人其实不怎么讨厌,他盘腿坐在地边,说,这边地肥,气候也好。他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说,你看,多黑,多酥。那人说,听说这些地方以前全是水。老栓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听说民国时,有个县官骑马环游草海,连走三天,硬是没能走完。那人说,现在也是个大湖泊。老栓说,比以前小多了。太阳亮晃晃地挂在天上,非常旺盛。老栓看那人把萝卜吃完,说,我给你再拔出一个?那人说

15、,我确实想再吃一个。老栓跑到地里,用指甲往萝卜上面掐,那种掐得响的萝卜最甜。他挑到一个,擦得白白净净的,然后递给那人,你吃,这个肯定甜。那人接过萝卜说,这地方可真漂亮。我喜欢这里的安静。老栓有点不高兴,你住在这里试试。想说话也找不到个伴。那人说,以前的时候,这地方的鸟多不多?老栓说,我记得以前湖边到处是鸟,有黑颈鹤、黑翅鸢、白琵鹭,多得数不清。那人说,这些可都是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老栓缓缓说,那时候,说粮食不够吃,就把湖扒开,放水造田。湖水放掉后,到处种庄稼,鸟儿在湖里找不到吃的,就跑到地里抢粮食,我们经常打鸟吃。那人说,你们竟然打来吃?老栓说,后来,我们想吃也吃不到了。自从把草海的水放干,这地方连续多年碰到灾害,鸟兽差不多绝迹了。那人说,你们自讨苦吃。太阳开始收敛光芒,悄悄往西边溜去。老栓说,八十年代说要蓄水还湖,又把豁口堵起来,总算慢慢看到鸟兽的踪影。那人说,你们没再打鸟?老栓说,看你说的,以前打鸟,是怕它们争粮食。湖水蓄起来后,气候也跟着慢慢好转,我们就在湖边种菜,你看这白菜,多嫩,你看这萝卜,多甜。老栓说,我有点想不通。年青人怎么喜欢往外边跑,挡都挡不住。那人说,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外面能挣钱嘛。老栓说,我就不信比种菜还挣钱。那人说,你的儿子也在外面打工?老栓说,看你说的,我家福鼎怎么可能打工,他在省城上班哩。他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