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011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3届高三理综3月适应性测试(2013海淀零模)(化学部分)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理综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Br 80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不锈钢和黄金都属于合金B水泥、玻璃、陶瓷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烃类7解释下列现象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铁钉在空气中出现红色的铁锈,其负极反应式为:Fe -3e-Fe3+B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溶于氯化铵溶液:Mg(OH)22NH4+Mg2+2NH3H2OC向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2BaSO42AlO

2、2-2H2OD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Fe3+3ClO-3H2OFe(OH)33HClO8完成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的是ABCD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备乙烯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沸点:苯为80.1,溴苯为156.2)分离KCl和NH4Cl固体混合物实验室用纯碱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实验装置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解释反应:Na(l)KCl(l)NaCl(l)K(g)B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可测得的溶液pH2.9C在100 mL容量瓶中溶解4.0 g NaOH,可得到1.0 mol/L的NaOH溶液D由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事实,可判断水电离是

3、吸热过程10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硫化物。科学家设计出利用一种菌种生成的硫化物,与氧气构成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呈酸性。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B放电时,H+向正极移动C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负极反应式可能为:S2-4H2O8e-SO42-8H+11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A硫磺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高温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 = 2CO22CaSO4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

4、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pH4的某酸稀释10倍,测得其pH5,则该酸为弱酸B相同pH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Na2CO3)c(CH3COONa)C0.1 mol/L的NaHA溶液pH5,则溶液:c(HA)c(H)c(A2)c(H2A)D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混合液:c(Na)c(NH4)c(SO42)c(OH)c(H)实验题25(14分)W、X、Y、Z、M、Q均为除稀有气体外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Z与M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X、M在周期表中位

5、置如图所示。XM(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Q的元素名称为 ;(2)Z与W形成的4核离子的电子式为 ;(3)由W、Y、Z、M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W2与Z2反应化合物甲,W2与Q2反应生成化合物乙。已知反应:乙(g)Z2(g)甲(g)Q2(g),每生成1 mol Q2放热57.8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X、Y可分别与Z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丙和丁。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丙与丁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单质Y2和另一种化合物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6)将1 mol丙气体和1 mol丁气体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恒

6、压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平衡后:若气体体积较原来减少23%,则丁的转化率为 ;已知该反应DH0,则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平衡后,混合气体中丁的体积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13分)某种碳酸锰矿的主要成分有MnCO3、MnO2、FeCO3、MgO、SiO2、Al2O3等。已知碳酸锰难溶于水。一种运用阴离子膜电解法的新技术可用于从碳酸锰矿中提取金属锰,流程如下:阴离子膜法电解装置如右图所示:(1)写出用稀硫酸溶解碳酸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已知不同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的pH如下表:离子Fe3+Al3+Fe2+Mn2+

7、Mg2+开始沉淀的pH2.73.77.07.89.3沉淀完全的pH3.74.79.69.810.8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等于6,则滤渣的成分是 ,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H+和 。(3)在浸出液里锰元素只以Mn2+的形式存在,且滤渣中也无MnO2,请解释原因 。(4)电解装置中箭头表示溶液中阴离子移动的方向,则A电极是直流电源的 极。实际生产中,阳极以稀硫酸为电解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该工艺之所以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是为了防止Mn2+进入阳极区发生副反应生成MnO2造成资源浪费,写出该副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7(14分)同学甲认为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与乙醛类似,产物是Cu2O

8、和甲酸钠,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向3.5 mL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中加40%福尔马林溶液2 mL,加热,有较多无色气泡逸出。最终试管内所得红色沉淀与乙醛跟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所得固体颜色有所不同,试管内壁沉积了一层紫红色的固体物质。【资料】(1)甲醛属于强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性更强,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成甲酸。(2)CO也能还原银氨溶液产生银镜。(3)Cu2O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Cu2+、Cu。(4)Cu2O能溶于浓氨水形成无色配合物离子Cu(NH3)2+,并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2+。置于空气中,Cu也能缓慢溶于浓氨水生成蓝色的Cu(NH3)42+。 同学甲分别对实验过程中

9、产生的红色沉淀及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1)取少量实验中所得的红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氨水,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静置数小时后,溶液颜色略呈浅蓝色,但试管底部红色沉淀的量变化不大。由此判断红色沉淀可能是 (写化学式)。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略呈浅蓝色的原因 。(2)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另取少量实验中所得的红色沉淀于试管,加入 。a稀硫酸 b稀硝酸 c浓硝酸若观察到 的现象,可证明前面判断正确。(3)同学甲认为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甲醛或两者的混合气体。同学乙认为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碳,理由是 ,并设计实验方案,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试管壁上有银镜形成。据此实验现

10、象判断无色气体的成分是甲醛。(4)两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无色气体的主要成分也可能是CO。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实验现象:氧化铜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案中水洗的目的是 。(5)实验证明: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产生的大量无色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你认为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氧化产物还可能有 。28(17分)具有抗HIV、抗肿瘤、抗真菌和延缓心血管老化的活性苯并呋喃衍生物(R)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R、R1表示烃基或氢)(1)A的名称是_。DE的反应类型是_。F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_和_(写名称)。写出F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物

11、质G可通过如下流程合成:1.08 g 的I 与饱和溴水完全反应,生成2.66 g白色沉淀,则I的结构简式为_。写出M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aY易溶于水 b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R的分子式为C12H10O3 dI与互为同系物(4)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反式结构): (写反式结构)。与E具有相同官能团 能发生银镜反应 有2个-CH3 存在顺反异构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化学参考答案说明:1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2化学(离子)方程式2分,不写条件扣1分,不配平扣1分,但不重复扣分。不写“”或“”不扣分。3未标分数的空,每空2分,不出现0.5分。题号6789101112答案CABDCCD25(14分)(1)第二周期、IVA族 (全对1分) 氯 (1分)(2)(1分)(3)SO32-2H+SO2H2O 或 HSO3-H+SO2H2O(4)2HCl(g)O2(g)H2O(g)Cl2(g) H57.8 kJ/mol或写为:4HCl(g)O2(g)2H2O(g) 2Cl2(g) H115.6 kJ/mol(5)2CO2NON22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