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50968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0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班级、姓名写在答题卡上。3.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含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 时说:“和,犹合也。”

2、“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 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 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 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 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 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

3、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 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 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 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 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 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

4、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 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 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和谐有序。 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 “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 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 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 观念之中。 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

5、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 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 (摘编自陈秉公“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8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它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非 常深远的影响。 B.“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因此它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 展之本、生长之根。 C. “和合”理念讲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的是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 D. 中国人很早就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这有利于处理国际关系。

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第二段指出“和”与“合”含义相近,但二者又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阐述了“和合”理念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和价值 观。 C.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古代典籍中的内容,既可佐证观点,又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D.文章主体段落在阐明观点时,结构层次大体相同,即先用一句话总领,然后再加以分 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从孟子的“达则兼善天下”可以看出,中国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 B.孔子很早就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就

7、能真正实现和谐 有序。 C.当今时代,若我们始终如一地学习和践行“和合”理念,那么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便会 迎刃而解。 D.在作者看来,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及道德观中,宇宙观因包含其他三者,最为重 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打热水一个 APP,发学分一个 APP,连接无线网络一个 APP,刷网课一个 APP据报道,在一些高校,一些打着“智能便捷” “强制使用” “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 APP 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还有的 投放各类

8、奇葩广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无论是自行研发还是与商家合作研发校园生活服务类 APP, 本身并无不可,但其初衷应当是方便师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效率,而不是给 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麻烦,这是高校应当坚持的底线原则。 但是,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一些校园生活服务类 APP 却出现了过度倾向,处于一种 泛滥成灾的状态,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明显不便,成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一些校园 生活服务类 APP 包含大量商业性内容,很多商业广告夹杂其中,很容易导致使用者个人隐 私信息泄露。 (摘编自张立美莫让校园 APP 成为学生负担 ) 材料二:中国消费者协会于 2018 年 7 月 17 日至 8

9、 月 13 日组织开展了“APP 个人信息 泄露情况”问卷调查。据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介绍,在回收的 5458 份有效问 卷中,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 APP 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 占比仅为 14.8%。遭遇信息泄露的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 根据 2016 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APP 运营者收集、使 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 围,并经用户同意。但是,在实际运营中,APP 运营者基本都是根据各自的意愿要求用户 信息对自己“不设防” 。 个人信息如何使用、

10、怎么保护,用户与手机 APP 经营者之间其实是有约定的,即注册 时需签订用户协议、隐私政策。不过,很多用户在注册时只是一路操作“下一步” ,很少留 意那些蚂蚁一般大的小字。为什么会这样?是用户不在意自己的隐私吗?调查显示,更多 的可能是一种无奈在占比 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 61.2%的人坦诚自己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 即便认真阅读了协议的用户,面对 APP 运营者也是弱势群体。调查表明,个人信息泄 露后,部分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 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向有关行

11、业组织反馈,但最终还是有大约三 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 那些无力自保的用户只好采取一些保守措施,聊以自慰。例如,67.2%的受访者表示, 自己在使用 APP 时主要通过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18%的用户注册时 使用部分虚假信息,安装相关防护软件的用户占 24.6%,对注册后可以关闭的服务,有 32.7%的用户选择关闭。 “一方面,用户与手机 APP 服务提供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 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另一方面,消费者虽有自我保护意识,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 保护自己,往往难以有效应对。 ”皮小林表示,手机 APP 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

12、, 用户存在诸多担忧,但往往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手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工作亟待 加强。 (摘编自佘颖APP 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 ) 材料三:互联网安全关涉每个人的切身权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 APP 已多达 1700 万个,如果乱了规矩、野蛮生长,不仅用户信息安全无法保障,也会给网 络安全埋下巨大隐患。故此,相关部门亟须引起重视,出台硬举措,持续净化 APP 市场; 应用商店也须履行平台审核责任,不能只当旁观者。 对用户而言,也应掌握“自保秘笈” 。比如,此次中消协就呼吁,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 码,不点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不安装来历不明的 APP,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信息泄露

13、, 要留存相关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主动维权。用户的辨识能力、隐私保护 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增强了,一些违规的 APP 才不敢肆意妄为。 (摘编自李雪泄露隐私的 APP,何以一直野蛮生长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B. 结果 影响 回收 特点 校园生活服务 类 APP 泛滥 粗制滥造、漏洞多 或投放奇葩广告 给师生带来不便, 易泄露个人隐私 中国消费者协会开 展“APP 个人信息泄 露情况”问卷调查 对有效答卷数 据进行统计 很多受访者遭遇过 APP 个人信息泄露 C. D.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4、3 分) A.高校可以研发或使用校园生活服务类 APP,但应以方便师生校园生活、提高为师生服 务的效率为初衷,而不应给师生带来麻烦。 B.部分用户在使用手机 APP 时采取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或者在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信 息的手段可以达到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的目的。 C.用户相对 APP 运营者是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泄露后,虽有部分受访者会使用各种手段 维护自身权益,但最终还是有一部分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 D.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 APP 已多达 1700 万个,如果它们不合规甚至不合法运营, 不仅无法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而且会为网络安全埋下隐患。 6.怎样才能使手机 APP 发挥更好的作用

15、,服务人们的生活?请根据材料内容做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多闻草木少识人多闻草木少识人 王开岭 某种意义上,没有人真正看过一朵花。 乔治亚 奥基夫 住海淀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 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直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在这座庞大的动物收容站,我遍访那些完全不同于己的生物,那些传说中的异类,打 探其故乡、家族、数量,聆听其身世、命运和生涯故事 原因 现状 操作 原则 许

16、多用户注册 手机 APP 很少留意相关 协议和政策 用户与手机 APP 运营者之间有约定 APP 运营者收集、 使用用户信息 合法、正当、必 要 根据自己意愿要 求使用用户信息 人类中有一个多舛而惨烈的族群犹太人,它颠沛流离、东闪西躲,其成员系统, 像蒲公英一样被吹得七零八落,连中国东北的冰天雪地里都有其公墓。在我眼里,动物园 的房客,遭遇皆像犹太人,而它们的纳粹天敌,正是自称“人类”的那群家伙。 不错,动物园即收容站,或者说拘留所,但我是来探监的,不是来观赏的,我是以亲 友身份来的。这样说有点矫情,但我确实这么想。每每注视笼子里的对方,那么瑰丽的皮 毛、那么精致的斑纹、那么神奇的习性、那么伟岸或袖珍的形体我都自惭形秽、羞愧 难当,我觉得人类配不上它们,配不上如此丰美灿烂的生灵,不配与之为伍。 逛香山,则为消焦灼、蓄元气,更为避世。躲开车马鼎沸的聒噪、巍楼悍厦的逼视, 远离骨骼与骨骼的撞击、欲望与欲望的火拼、脏口与脏口的对骂 草木乃最安静、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体最伟大的保姆:献花容以悦目、果茎以充 腹、氧气以呼吸、林荫以蔽日,还承接人之垃圾和秽物没有草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