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0949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8一、古诗词鉴赏(10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

2、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刘古塘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四年五月望后二日,兄子道希书至,告古塘之丧。昔余咸童,从先兄求友闾巷间,得古塘。其后之近邑,归故乡,客京师,学同而志相近者,复得数人,而惟古塘为本交。古塘少以雄豪自处,短衣厉饰,惟恐见者知为儒生,而先兄独义之。余少好气,数以气盖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见谓直谅。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岁时归家,解装,遇亲友,随手尽,俄而乏绝,饥不得餐,

3、晏如也。年羹尧巡抚四川,固请与偕。议加赋,力争而止。遂以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及督川陕,复固请以往,再三见,浃月而归。 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及余以南山集被逮,冒危险以急余,如所言。辛卯乡试为举首,以随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后遂绝意进取。年六十有九,终于家。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时存者惟彝

4、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古塘子幼,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饥不得餐,晏如也 晏:安定B其心神外我矣 外:疏远C众皆哗,群聚而诟之 诟:辱骂D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奇:非凡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古塘为人侠义的一组是( )雄豪自处,短衣厉饰 解装

5、,遇亲友,随手尽议加赋,力争而止 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冒危险以急余 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少时的刘古塘,虽为一介书生,但总以英雄豪杰自居,多次在气概上压过当年争强好胜的作 者,不过后来两人却成为挚友。B刘古塘在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期间,受邀人其幕府,但因为与年羹尧在加赋问题上意见相左,他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C刘古塘早年因与一个祸患乡里的人同名同姓,曾遭到行事鲁莽的督学邵嗣尧的毒打,督学也为此犯了众怒,愧恨、发病而死。D作者出狱后,为当年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相继离世而悲痛万分,由于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就预先为亡友刘古塘写好了墓志铭。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3分) (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4分) (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3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