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程文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0879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教程文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要求:,能力层级:A 考点阐释: 正确识记汉字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音义相近而易混淆的常见常用字。不写错别字,能够判别错别字,正确运用汉字。考查热点是同音字和形近字。要特别注意的是绿色通道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正确“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命题趋势: 1、因高考是电脑命题,而电脑中没有错字,高考第一大块选择题历年所考全是别字。 2、考查题型为单项选择题,以前命题形式多元化。近三年较简单,都以词语为材料,要求指出“有错别字的一组”或“没错别字的一组”。江苏05年再次将错别字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考。 3、本考点考查的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即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

2、特别是其中的“易混字”,(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易误写的成语中的字)。,金题回放:,例1,(江苏0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例2(05全国)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

3、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A:”蜚然成章”中”蜚”应为”斐”. C:” 烦燥”应为”烦躁”. D:”其实难负”中”负”应为”副”.,答案:B,答案:C。A中“待价而估”的“估”应为“沽” ,两者音同形近;B中“胜不娇,败不馁”的“娇”应为“骄”,两者音同形近;D中“端祥”的“祥”应为“详”,两者也音同形近;关键要从词义上考虑。,例3(江苏,200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晦涩 待价而估 荼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杀一儆百 欲盖弥彰 胜不娇,败不馁 C、斑驳 集腋成裘 毛骨悚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祥

4、轻歌曼舞 焕然一新 玉不琢,不成器,例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年浙江卷) A 耗费 坐标系 仗义执言 忧柔寡断 B 疏浚 度假村 良晨美景 各行其事 C 渲染 编辑室 饥肠漉漉 枉费心机 D 弹劾 协奏曲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答案:D,“忧”应为“优”,“晨”应为“辰”,“事”应为“是” ,“漉漉”应为“辘辘”,例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年重庆卷) A 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意 礼义之邦 B 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 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 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捡瘦,C,A.应为”直抒胸臆” B.应为”以德报怨”语

5、无伦次” D.应为”挑肥拣瘦”,例7(03年全国)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倍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答案:A。B中“利”应为“俐”,C中“违”应为“韪”,D中“谍”应为“牒”。这三个别字,有的音同形近,有的音近形近,但根本原因是词义不明。例如,如果知道D中的“通牒” 是指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答复的文书,那么就可以确定“谍”字是错误的,因为“谍”是谍报活动的意思,而“牒”是文书或证件的意思。,例8(00年全国)下列各组词语中,

6、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答案:C。A中“娇生贯养”的“贯”应为“惯”,两者音同形近;B中“惨绝人圜”的“圜”应为“寰”,两者也音同形近;D中“装祯”的“祯”应为“帧”,两者音近形近。正确理解词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A。B中“融汇贯通”的“汇”应为“会”,两者音同形不同;C中“气慨”的“慨”应为“概”,两者形近音不同;D中“凋蔽” 的“蔽”应为“敝”,两者音同形近。从词义出发去辨别,也是解答此题的良方。,例9(01年全国)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

7、组是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例10(02年全国)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答案:B。“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是说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和”什么。“和”是唱和之意,如果写成“合”,词语就无法解释了。两者音同形不同,从词义上辨别,应是比较清楚的。,方法归纳: 1、要善以“义”辨形,辨别音同(或音近)致误字。,如: “藉”

8、(慰籍)与“籍”(家庭藉贯), “辩”(辨才无碍)与“辨”(明辩是非), “候”(恭侯大驾)与“侯”(候门似海), “既”(即往不咎)与“即”(既景生情), “宵”(霄衣旰食)与“霄”(九宵云外), “练”(人情炼达)与“炼”(提练主题), “厉”(励行节约)与“励”(厉精图治),,2、要善因“义”析形,辨别形似致误字,如:“柝”(打更击析)与 “析”(分崩离柝), “炙”(灸手可热) 与 “灸”(针炙治疗), “肆” (肄无忌惮) 与 “肄” (肆业证书) , “膺” (义愤填赝) 与 “赝” (文物膺品) 。 另外,此类字有时还可以“音”辨形(即记住其“音”以辨别其“形”),如“翔”(xi

9、ng ,盘旋地飞)与“诩”(x ,夸耀),我们便既可因“义”析形,也可以“音”辨形。,如:“名门望族”,“名”和“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 “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 “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 “奴颜婢膝”,“奴”“婢”相对,不能写成“卑”。 “山清水秀”,“清”“秀”相对,不能写成“青”。,3、要善利用对应关系,汉语是对称的学问,有许多成语位置上的 语素意义相同、相关、相反,我们可利用这一点去掌握它。,4、要善通过组词辨别,一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频繁,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通过组词来辨别。 例如: 带戴 画划 辟僻

10、 沾玷 迭叠 会汇 薄簿 粹萃 定订 词辞 联连 洪宏 衅畔绊 蔓漫曼 竿杆秆 即既暨 碟牒谍 厉历利,沙场练兵:,.1(05山东)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勘察 前仆后继 提纲挈领 揠旗息鼓 B慰藉 优柔寡断 穷兵黩武 明火执仗 C脉博 同仇敌忾 利令智昏 沽名钓誉 D赧然 贻笑大方 提心吊胆 日没途穷,答案:B,A:应为”偃旗息鼓” C:应为”脉搏” D:应为”日暮穷途”.,2(05重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帐篷跚跚来迟对簿公堂 恃强凌弱 B肤浅出神人化衣衫烂褛 韦编三绝 C赐予耳鬓厮磨切中肯綮 蛛丝马迹 D逡巡裨官野史方枘圆凿 戛然而止,答案:C,A:应为”姗姗来迟”

11、B:应为”衣衫褴褛” D:应为”稗官野史”.,答案:A 本题侧重考查音同形近而造成的字。B项中“楫”应为“揖”;C项中“恭”应为“躬”;D项中“裨”应为“稗”。,3、(03.北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4、(03.北京春招.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 一句是 A.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祟敬。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C.厦门因承

12、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羸利的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选票。 D.这部传记,以独特的笔触、朴实淳厚的语言为世人展示了将军们鲜为人知的人生境遇。,答案:D。A项中“祟”应为“崇”;B项中“溶”应为“融”;C项中“羸”应为“赢”。,5、(02.全国春招.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百战不怠 安详 莫齿不忘 前途渺茫 B.责无旁贷 诡计 一张一驰 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 取缔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D.味同嚼腊 参与 束之高阁 无人问津 答案:C。A中“怠”应为“殆”,“莫”应为“没” B中“驰”应为“弛”D中“腊”应为“蜡”。,6、(00.京皖春招.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 一组是 A.亵黩 头昏目眩 伶俐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答案:C(“匮”应为“篑”、“嘻”应为“嬉”)。A中“黩”应为“渎”,B中“戌”应为“戍”,D中“循”应为“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