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0812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篇专题聚焦专题九实验探究题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实验探究题1(2016,遂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以前用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他们取这种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组中有同学断定,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辅导老师肯定了该同学的看法,又有同学提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进行猜想】(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2)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

2、液,并不断振荡有_白色沉淀_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氢氧化钠_【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_部分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NaOHCO2=Na2CO3H2O_。2(2015,黄石)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2:KO

3、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3:KOH溶液中的_OH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1不成立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_试管内溶液不变色_猜想2不成立_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变红_猜想3成立_【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1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_。【拓展】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溶液变为红色_;KOH固体应_密封_保存。3(2016,宜昌)设计方案是实验

4、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OH_(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解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O的试剂,利用CO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K2CO3或Na2CO3或(NH4)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写出上述方案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一

5、个化学方程式_CO2Ca(OH)2=Ca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_。【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_性质(或化学性质)_,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4(2016,荆州)小明同学将一定量的氢化钙(CaH2)加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分离出滤渣和滤液。【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CaH2遇水迅速反应生成Ca(OH)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H22H2O=Ca(OH)22H2_。【结论推理】滤液中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_Na2CO3或Ca(OH)2_。【实验验证】请结合题

6、意,在下列表格的空白中填写恰当的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无明显显现_说明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_(2)_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有气体放出滤液中有Na2CO3存在【反思与拓展】(1)如果要从上述滤液中以最小生产成本获得大量NaOH,你建议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氢氧化钙_溶液。(2)小明同学认为CaH2与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_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生成物中氢气属于单质_。5(2016,呼和浩特)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待反应完全后(假设反

7、应所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H2SO4、NaOH溶液、BaCl2溶液。【假设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NaHCO3猜想三:Na2SO4、H2SO4【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_有气泡产生,Zn片不断溶解_产生白色沉 淀实验结论_猜想二不正确_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

8、时指出探究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_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_方案D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或白色沉淀可能由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或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法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_。6(2016,重庆)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Al3H2SO4Al2(SO4)33H2_。(2)

9、x_5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产生气泡的快慢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试管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猜想二:试管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这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C_(填序号),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B_(填序号),做对比实验。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硫酸钠 D浓盐酸(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_一_成立。7(2016,咸宁)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

10、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_盐_。【查阅资料】BaSO4固体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_NaOH_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BaCl2Na2SO4=BaSO42NaCl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沉淀完全溶解_。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2NaOHH2SO4=Na2SO42H2O_。【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NaCl_(填化学式)。8(2016,北京)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

12、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 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 mL 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 mL浓硫酸再通入约4 mL 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 mL蒸馏水再通入约4 mL 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NaOHCO2=Na2CO3H2

13、O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1的目的是_检验只用O2是否会使镁条变黑_。(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O2(N2可填写可不填写)_。(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2、5_(填编号)。(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H2O、CO2、O2_。【反思与评价】(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反应_。(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_。9(2016,长沙)在学了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以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

14、Na2CO3和NaCl混合固体中Na2CO3含量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1)如图甲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松开后注射器活塞应回到原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_。(2)小明同学提出用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偏小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有同学对乙装置中的缺陷提出三种改进方案。A方案: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饱和的CO2水溶液;B方案: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稀溶液;C方案:在广口瓶中的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你认为错误的方案是_B_(填字母代号);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没有_(填“有”或“没有”)影响。(3)小宇同学用图丙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则图丙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请写出其中两点主要缺陷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会被碱石灰吸收,造成计算结果偏大_;_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造成计算结果偏大_。10(2016,成都)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